第五章道教問題(1 / 2)

第五章 道教問題

“那麼老子與《道德經》及道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市紀委的吳天中問道,似乎導遊小曾什麼都懂似的。

小曾也沒有拒絕吳天中的問題,隻是說:“關於老子和《道德經》的事,我隻能就我所知給大家介紹一下。至於老子的理論後來為什麼會成為道教,我就說不好了。”

“小曾你不要謙虛嘛!你今天給我們的介紹,簡直就是讓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曆史課。”小王說。對於小王的這話,考察組一行人都有這個感覺。

“哪裏!哪裏!我這都是在關公麵前耍大刀——獻醜了。”小曾謙虛地說。“這樣,既然已經獻醜了,我就繼續獻吧!據說,老子能夠寫出《道德經》,也是一個機緣。周敬王時,周王室發生內亂,周敬王在當時的強國晉國的幫助下,擊敗了反判的王子,王子在敗逃時,與舊僚攜周朝的王室典籍逃亡楚國。作為管理周氏王朝守藏室主官的老子,有失職之責,因此受到牽連而被迫辭去官職。於是他離宮歸隱,騎一頭青牛,欲出函穀關,西遊秦國。當時的函穀關守關關令名叫尹喜,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一天夜裏,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時,忽然看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裏,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心想應該是有貴人來此。也許是機緣吧,這個關令尹喜因為早就久聞尹老大名,便自言自語道:‘莫非是老子將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裏,夾道焚香,以迎聖人。果然,沒過兩天,正當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令尹喜正在關上巡查時,忽然看見關下稀落行人中一老者,倒騎青牛冉冉而來。老者白發如雪,其眉垂鬢,兩耳垂肩,須發過膝,紅顏素袍,簡樸潔淨。尹喜一見之下,可以說內心裏是驚心動魄,禁不住仰天高歎道:‘我尹喜今生有幸,果然得見聖人!’於是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就跪於青牛之前,口中說道:‘關令尹喜叩見聖人!’來人果然是老子,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濃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試探道:‘你麵相堂堂,叩我貧賤老翁,非尋常之禮,老夫我可不敢擔承啊,不知有何見教?’尹喜回答道:‘老先生聖人也!千萬請您在關舍住下來,以指點我處事做人之道。’老子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尹喜道:‘關某不才,好觀天文,也略知變化,前兩天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其紫氣浩蕩,滾滾如龍,長達三萬餘裏。知有至聖至尊者前來,非尋常之聖;而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道聖人白發,就是您的這個形狀;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牽引,知道聖人必是乘青牛而來。’老子聽後哈哈大笑,連說:‘過獎了、過獎了!老夫也早就聽說了你的大名,今天專程來拜會。’尹喜聽後大喜過望,叩頭不迭。隨後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再次焚香,並行弟子之禮,懇求老子道:‘先生是當今的大聖人!既然是聖人,就不會把自己的智慧作為自己的獨有財產,必然會以將智慧奉獻給天下人為自己的責任。現在您就要隱居不仕了,再要向您求教的人肯定再也難得找到您了,為何不將您的聖睿之智著作為書?我尹喜雖然淺陋,但也願替先生傳之於後世,流芳於千古,造福於萬代。’從這些話中,看得出尹喜確實對老子是比較了解的,抓住了老子的思想命門,既使老子高興了,又使他不得不接受尹喜的要求。老子見尹關令說得有理,不便拒絕,便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追根溯源,寫了上、下兩篇文件,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後人稱之《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後人稱之為《德經》,上下兩篇合稱《道德經》。《道經》說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德經》,說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大家聽小曾一說,才恍然得知《道德經》是這樣來的,並且是兩篇文章而非一直以來人們以為的是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