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道教問題(2 / 2)

小曾繼續說道:“至於道教為什麼成為宗教,我想,可能主要是以下兩方麵的原來吧。一、道教顧名思義,其追求的是‘道’,而這個道是非常人所能夠達知或感悟的,也是非常人難以企及的。如它闡釋的天人合一理論和陰陽合一理論,有多少人能夠認識到呢?又如它所倡導的無為和出世理論,在現實社會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因為做不到,就把它當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因此,大家也就覺得它神秘。二、真正能夠象老子那樣把世事看破的會有多少人呢?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非常活躍,道家清靜無為、順其自然的思想,對於當時你爭我奪的現實社會來講,確有非常實在的現實意義,可以說除了極少數追求權勢的人外,大家都希望能夠少些紛爭,多些安寧。不天天為那些爭奪不休的戰爭所累,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最好的人生。道教清靜無為的思想,很好地把當時人們的理想提出來了。而道家提出這些理念後,道家思想的主張者自己首先必須得去實踐,去踐行,那就是出世不做官,退居山林做隱士。由於道教的教義中沒有更多的諸如佛教教義中叫人在世行善等等這些現實的行為要求,更多的隻是一些理想上的概念,因此也就無須做更多的與塵世有關的事,這樣出世入道以後,作為道家中人,唯一的目的或目標就是得道成仙。而神仙的基本特征就是長生不老,能知萬事前後。且不要說能知萬事前後,單就是能夠長生不老這一點,誰人不想,何人不願?連秦始皇那麼偉大的人物為了追求長生不老都在想方設法去努力,盡管最後不僅沒有實現長壽,反倒因此而短壽了。而道教就宣布,隻要能夠抱真守一,專心修煉,就可以得道成仙,他們的始祖老子就是範例。這要比佛教所宣揚的教人行善死後不進地獄美妙得多。他不僅可以激起達官貴人們的希望,就是普通百姓也同樣趨之若鶩。而道教提出的得道成仙的境界,幾千年來的現實證明並不現實,但仍然有不少的人相信,實際上與它剛開展形成時所闡釋的理論有很大的關係。首先所宣揚的陰陽平衡理論,事物的相互轉化理論,確實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大家都知道世上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陰陽對應的,如白天與晚上,太陽與月亮,生與死,男與女,左與右等等,這些事物或現象確實是相互轉換的,道教的這一理論,非常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其次,道教宣揚要得道成仙,必須‘守真抱一’,也就是要誠心誠意,用心專一,三心二意是不行的。事實上,真正要做到用心專一,不三心二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樣,自然地,它就成為一種讓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但可望而不可及並不是就不想,而正是這種可望而不可及,才讓更多的人想入非非。於是,成為一種追求,一種信念,就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了。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道教之所以成為宗教的簡單理解。不一定正確,還望各位領導不要見笑。”小曾說完,靜靜地望著大家笑笑。

大家都還正在為小曾所闡說的道教之所以成其為宗教的說法思索、回味時,小曾已經結束了她的闡述。大家都覺得小曾說得確實太有道理了,他們還從來沒有聽人如此深刻地分析過道教理論和現象,今天,感覺到小曾的這一闡釋,真有點讓人菩提灌頂的感覺。由於大家都聽得非常入迷,因此,誰也沒有注意到小曾的闡說已經結束,一時都還沒有回守神來,待靜靜地好一陣沒有聲音時,大家才都一致地由衷地為小曾鼓起掌來,並連聲說:“好!好!好!小曾真是說得太好了,我們今天真真是不虛此行,大長見識了。”董部長盡管是他們中職務最高、年齡也最大的,但也為小曾的說法所吸引,專門走到小曾身邊,主動伸出手去握握小曾的手說:“小曾,你今天真是為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曆史課啊!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居然有這麼深厚的知識功底和認識能力,不錯!小錯!”

董部長的誇獎,讓小曾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連忙說:“哪裏,哪裏,還要多向各位學習請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