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忙著種蘿卜,上麵檢查種糧食,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卻毫無衝突。縣委第一書記和副縣長每到一個公社,都要問進展怎樣,所有的回答也都一致:婆婆擀麵,兒媳切菜,兩不誤。
縣裏還連續不斷地向地委上報“落實省委指示精神抓好糧食生產”的情況,地委的簡報也連續幾期刊登遂平縣的“經驗做法”。全縣的“蘿卜行動”初期風平浪靜,進展順利。
但麻煩還是來了,有人向地委寫信反映“遂平縣減少糧食作物麵積大種蘿卜”之事,並咬定“蘿卜事件”是“對抗省委精神,公開弄虛作假”。
信陽地委接到“蘿卜事件”舉報信,非常重視,立即組成調查組,準備徹查。行署專員張樹藩卻說:不要動不動就派調查組,興師動眾像搞“討伐”似的,完全沒有必要。不就是為了搞清情況嗎?我一個人去就夠了。
張樹藩隻身前往遂平縣,迎接他的縣委第一書記蔡中田見麵就遞上請求組織處分的報告。
張樹藩問:看來舉報信反映的情況都是真的?
蔡中田滿口稱是。
張樹藩說:看你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像有嚴重問題呀。
蔡中田說:那就看怎樣理解了。就這件事,對上,我有執行指示時“打埋伏”的問題;對下,關心老百姓利益何言“問題”?
張樹藩早就判斷此事定有隱情,聽了蔡中田的話,更覺得青紅皂白必須弄個清清楚楚,於是便說:先收起你的這份請求處分報告,好好談情況。
蔡中田十分敬重眼前這位領導,因為這是一位作風務實、為了群眾利益不怕承擔任何風險的領導幹部。聽說是張樹藩前來調查“蘿卜事件”,他心中便沒了懼怕。他相信,隻要讓自己說話,專員定會理解縣裏的做法,絕無大的風險。他之所以見麵先遞請求處分的報告,無非想表明自己的態度:不管對與錯,我幹了,就不怕承擔責任。
蔡中田詳細彙報了“蘿卜事件”的起因與過程,又領著張樹藩到“蘿卜事件”的發源地玉山公社實地考察。見到“始作俑者”李丙炎社長,一席交談,讓張樹藩感慨萬千。
李丙炎見到張樹藩就說:“聽說地區要來人,我先跑回家跟老人、老婆孩子告個別,回公社就準備一根繩子,等你們來把我捆走。”
李丙炎又對蔡中田嘿嘿一笑,說:“書記,對不起,把您也扯進去了。不知您咋想,我可一點也不後悔,咱幹這事對得起父老兄弟,對得起黨。”
蔡中田並未應李丙炎的話,對張樹藩說:“公社離這個李老倔家11裏路,大煉鋼鐵那陣子他竟然十一個月沒進家門,兒子出生八個月沒見麵,就喜歡往別人家裏跑,全社社員家裏他快跑遍了。”
張樹藩心想,“蘿卜事件”的兩個核心人物,一個為自己準備了請求處分的報告,一個為自己準備根繩子,看來都沒把丟官當回事,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也都是愛護百姓的好官啊。這種為了群眾利益不怕承擔個人風險的同誌必須保護,保護他們,就是保護黨的財富,就是保護群眾的福祉。他走近李丙炎說:共產黨的繩子是捆敵人的,用不到你身上。關於“蘿卜事件”的情況,我已初步了解,你們的出發點是關心群眾生活,你們的行為切合實際,你們的做法避免了上麵“一刀切”的錯誤決策,好啊。
李丙炎聽了張樹藩這席話,淚水滾滾而下,激動萬分地說:“專員啊,我跟共產黨幹革命,圖的不是升官發財,為的就是讓父老兄弟過上好日子。所以想問題、幹事情總撇不開群眾的鍋碗瓢盆,弄來一大堆‘目光短淺、思想右傾、對抗領導、頑固不化’的帽子,老挨批啊。我這人倔驢脾氣,咋批也不改,因為我知道,一改就脫離群眾,一改就辜負共產黨。”
張樹藩也感慨道:“是啊,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們共產黨的根本利益,圍繞群眾利益想問題、幹事情任何時候都沒錯。我們共產黨人必須明白,任何時候,一旦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必定會招致失敗,‘信陽事件’就是個極大的教訓,這個教訓永遠不能忘記。”
張樹藩來到一個村莊,走進一家農戶,他想了解群眾對種植蘿卜的看法。
村支書對張樹藩介紹說,這戶人家姓李,大饑餓中家中餓死三口人。張樹藩聽後心中不是滋味,他握著當家人李老漢的手說,這種悲劇不會再有了。
李老漢說:恁大的災害,擱在舊社會,死人更多。俺老百姓不埋怨共產黨。眼下沒有鬼門關了,缺糧食吃不要緊,種不少蘿卜,也頂事。老百姓要求不高,甭管吃啥,能保命就中,好日子慢慢會熬到,共產黨有這能耐。
張樹藩說:老天大旱,蘇聯又翻臉逼債,弄得我們難上加難。但是,困難再大,也難不倒我們,因為我們中國人意誌頑強,我們共產黨人戰無不勝,人民群眾的日子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
張樹藩又檢查了幾個公社的情況,最終對“蘿卜事件”下了結論:
一、遂平縣所有具備抗旱條件的土地都種植了糧食作物,執行了省委“爭取糧食好收成”的指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