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缺少抗旱條件的地塊廣種蘿卜,既擴大了土地的利用麵積,又有利於緩解當前糧食不足的困難以改善群眾生活。
三、“蘿卜事件”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原則,更體現了群眾利益至上的精神,是件好事。
離開遂平縣之前,張樹藩召集縣委常委講了一番話,他說:“蘿卜事件”給地委上了一課,這一課的意義在於提醒我們,在今後的各項工作中如何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如何關心群眾利益。遂平縣做了一件有利於黨、有利於群眾的事,貢獻不小啊。
張樹藩還提醒縣委領導,對舉報“蘿卜事件”的人不要追查,有人舉報不是壞事,查清問題的過程,也是提高領導幹部分辨是非能力的過程,同時對提高領導幹部決策能力、轉變領導幹部工作作風更有好處。
縣委第一書記蔡中田對縣委常委們說:“同誌們,去年,在群眾生活麵臨嚴重困難、生命麵臨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候,是張專員拍板為我們遂平百姓分了幾百萬斤救命糧。為此,張專員被停職,這事大家都知道。可大家不知道,為這事他還差點坐牢,若不是王副省長竭力保護,情況會更糟。這次,張專員又幫了我們,幫了遂平百姓。要說貢獻,他對遂平的貢獻更大。我提議,大家起立,代表全縣百姓向張專員鞠躬致謝!”
張樹藩連忙阻攔,可大家的腰早已深彎。眼前這一幕令張樹藩甚為感動,因為這一鞠躬體現了大家對“為民敢於冒風險”者的敬重。他對大家說:“這個大禮我張樹藩領受不起啊,它應該屬於我們的黨。我們都是黨培養的幹部,黨要求我們這樣做,我們必須做好,不能把功勞記在個人頭上。但大家這份情我領了,以此共勉吧——永遠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
回到地委,張樹藩在常委會上彙報了遂平縣“蘿卜事件”的調查情況,並拿出了自己的結論供大家討論。
常委們對此沒有不同意見,關於“蘿卜事件”的問題就此解決。張樹藩說:“蘿卜事件”對我們地委今後的工作也是個提醒,它提醒我們在執行上級指示過程中要講究實際,要貼近群眾。因此我建議全區今年的糧食作物種植麵積不作硬性規定,給各縣一個原則——適合種什麼就種什麼,怎樣有利於保證群眾生活就怎樣做。
這一年,信陽地區的糧食種植總麵積比上年減少許多,減少的自然是因缺少抗旱條件而不適合種植糧食的田地麵積。而沒有種植糧食作物的田地也並未荒蕪,收獲了多種耐幹旱的農副產品。盡管天不作美,持續幹旱使信陽地區的糧食種植未能獲得好收成,但百姓能夠吃到的東西比上年多了,身體和精神麵貌都在逐漸恢複。
這一年,信陽地區的整體局麵讓新任省委第一書記劉建勳心中踏實了許多,他對遂平縣的“蘿卜社長”李丙炎大加讚許,稱之為“心中想著群眾,做事講究實際”,並說,“蘿卜社長”的貢獻不僅僅是穩定了一個縣、一個地區的局麵,更重要的是對“改變全省工作思路,轉變各級領導幹部工作作風”幫助極大。
在許多人看來,省委第一書記的讚許是種政治資本,定會使“蘿卜社長”李丙炎日後大紅大紫起來。但後來的情況出乎人們的意料,“蘿卜社長”李丙炎一直未能大紅大紫,“原地踏步”直到退休。按他自己的話解釋,怪不得別人,怪隻怪自己改不掉倔脾氣,“抗上”的事幹得太多,維護了群眾,卻把上級領導得罪苦了,還能有好事?
的確,直到今天,共產黨仍在不斷強調“實事求是”,說明領導幹部隊伍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弄虛作假作風是個頑症,徹底改變並不容易。“聰明”的下級懂得唯命是從的好處,能討好決不對抗;“愚笨”的下級往往不知道給領導留麵子,不懂得為領導“樹立威信”,沒有幾個領導喜歡這種部下。“蘿卜社長”李丙炎就屬於“愚笨”這一類,豈能不“原地踏步”。
但“蘿卜社長”李丙炎絲毫不曾後悔,還極為得意地說,直到現在,隻要是自己工作過的地方,他不管到哪村、進哪家,都能有肉吃肉,有酒喝酒,關係好得一家人似的,這就夠了。
“眼睛向下”是官德
別人“天上飛”,他在地上委;別人“眼朝上”,他把眼皮垂。李丙炎決不隨波逐流、決不唯命是從的舉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脾氣倔強。“倔強”是因為他不願脫離實際,不願脫離百姓,不願違心行事,這種“眼睛向下”的作風體現的是良好的官德,值得稱讚。
“眼睛向下”也使他失去了許多官場上的“機會”,八品小吏伴終生,難免讓人感到遺憾。這不僅僅是為官者個人的遺憾,也是百姓的遺憾,因為李丙炎“眼睛向下”遠比其他為官者“眼睛向上”利民;更是共產黨的遺憾,因為李丙炎“眼睛向下”體現了一個共產黨人良好的作風,他官場失寵何異於大廈減瓦!
“眼睛向下”有益於維護群眾利益,有益於減少脫離實際的錯誤,更有益於維護黨和群眾的良好關係,這種官德理應保護,這種官員理應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