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繡謝絕了王大娘的好意,這些天王大娘一家人幫她完成勞動任務、管她午飯,給予的照顧已經夠多了,她不願再給人添麻煩。

雨雪仍未停下,王大娘脫下女兒的棉鞋硬要袁德繡穿上,老人怕她返回途中凍壞雙腳。袁德繡非常清楚這些仍處在貧苦中的鄉親們不可能有多餘的棉鞋,她穿走了,大娘的女兒就得挨凍。但她拗不過老人,隻得從命。

經受了一個多月風霜之苦的袁德繡終於迎來了轉機,她“下放勞動”所在地的公社臨時負責人解除了她的“下放勞動”任務,安排她留在公社做婦女工作。這位公社臨時負責人是中央工作團的成員,他認為縣委“折騰一個女人”的做法極其不妥,所以並未請示縣委便“自作主張”了。他自然沒有想到,此舉竟然引起了一場不小的風波。

新任縣委第一書記對這位臨時屬下的舉動極為不滿,但礙於其“中央工作團成員”這一特殊身份,不好發作。他唯一能做的,隻有向省、地委反映個別中央工作組成員“居高臨下不配合工作”。

信陽地委對此事保持沉默,因為此時主持大局的是省委和中央工作組,地委原本就沒有多少發言權。而河南省委對此事極為關注,專門向中央工作組“請示處理意見”。

很明顯,河南省委表明了對個別中央工作組成員“居高臨下不配合工作”的否定態度,“請示處理意見”無疑帶有“你錯了你看著辦”的意味。

中央工作組並未處理自己的屬下,而是十分明確地給予河南省委三點答複:

一、所有接受審查者在未定性前,有關“反革命分子家屬子女”的稱謂沒有根據,予以否定。

二、對正在接受審查的縣以上幹部的配偶,若無發現明顯嚴重問題,暫解除“集訓”或“勞動改造”。

三、重申處理信陽事件的組織原則:下級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

中央工作組的答複自然不是河南省委所期望的,尤其是第三點,無疑是在提醒河南省委要懂得“擺正位置”,在處理信陽事件中不要妄想獨行其是。

信陽地委代理第一書記趙定遠終於不再沉默,他以最快的速度連夜通知各縣立刻落實中央工作組的決定。三十多個在押縣以上幹部的配偶終於結束了備受煎熬的日子,袁德繡也在其中。

袁德繡終於又回到縣婦聯上班,盡管再也找不到過去那般受重用的感覺,每日隻是打雜、跑腿,但畢竟身心解放了許多,她也滿足了。

善緣惡果各自食

楊守績成為“罪犯”,妻子也被關押,四個身處逆境的年幼子女並未就此失去愛心嗬護,從官員到百姓頻送溫暖。

另外一位和楊守績同等官職同等處境的人,家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妻子上街乞討時無人憐憫且罵語盈耳,兩歲的孩子活活餓死……

同樣的官職、同樣的處境,為何結果大相徑庭?原因在於,楊守績被百姓視為“好官”,在他及家人落難之時百姓甘願濟助;而另一位被老百姓視為“惡官”,“惡官”不得善報正是百姓的願望。

楊守績也犯過錯誤,比如在“大躍進”中也曾頭腦發熱,在糧食產量“放衛星”那陣子也曾緊跟,也說過極“左”的話,幹過極“左”的事。但他的心沒有疏遠百姓,他的政念沒有脫離百姓利益,因此仍然被百姓視為“好官”而不棄。

“惡官”不親民、不善民,甚至坑民,心中無民者百姓自然不齒。

“好官”與“惡官”皆係自身造定,善緣惡果各自食,為官者豈可忘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