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黃油燈照幽夜

——楊守績子女的幸運

固始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被戴上“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並遭到逮捕後不久,他在縣婦聯工作的妻子袁德繡也被關進學習班接受審查。袁德繡是從辦公室被直接帶到學習班的。當時,驚魂初定的她突然想起孩子們還未來得及安排,於是要求夜裏回家一趟,第二天再來。她的要求未被批準,看管人員隻建議她給家人帶信。楊守績祖籍山西,兄弟姐妹遠隔千裏,袁德繡出身地主家庭,早已與家人“劃清界限”,兩家都無法指靠,給誰帶信?袁德繡無奈之中隻好大叫:“那好,爹親娘親不如共產黨親,孩子們就交給黨組織了!”

他們的一群子女頓時無依無靠了。當時,四個孩子中最大的才6歲,最小的剛滿一周歲。

袁德繡被帶走的第二天清早,正處於不叫不醒年齡的孩子們睡過頭了,睜開眼睛已到了九點多鍾。醒來未看到媽媽,6歲的大女兒便為三個弟弟妹妹穿好衣服、洗好臉,等待有人送飯來。

過去孩子們也常遇到爸媽因工作忙不著家的時候,不過並不缺人照顧,開飯的時候縣委機關食堂的炊事員定會把吃的送家來。孩子們哪知道,現在不同了,他們已成為“反革命分子”的子女,沒人敢來照顧,盡管他們還不具備自理能力,需要照顧。

孩子們最終沒有等來飯吃。大女兒不再等待,自己提著飯碗跑到食堂,而食堂早過了開飯時間,關門了。

大女兒回到家裏,滿屋亂翻,指望能找到點吃的東西,卻什麼也沒有。孩子們一直餓到中午,又開始等待,依然未等來送飯的人。連餓兩頓,孩子們頂不住了,捂著饑餓的肚子哭起來。下午,大女兒帶著弟弟妹妹到縣委辦公大院找爸媽,卻看不到爸媽的影子,他們坐在地上哭喊不止。孩子們的哭聲終於驚動了縣委副書記李光海,李光海來到孩子們麵前問:“誰家的孩子呀,在這兒哭啥?”

大女兒抽泣道:“俺爸是楊守績,俺爸俺媽都不在家,不知去哪兒了,俺都兩頓沒吃飯了。叔叔,您給俺爸打個電話吧。”

李光海知道袁德繡昨日被帶走,卻沒想到這群孩子無人照顧。眼前的情景令他一陣心酸,趕忙叮囑說:“孩子們別哭了,快回家吧,晚上叔叔給你們送飯吃。記住,就待在家裏,不要亂跑,一定等叔叔去。”

幾年前,李光海作為優秀幹部從固始縣調到省委機關工作,浮誇風盛行時,他因為寫了一份反映真實情況的調查報告而犯了“右傾錯誤”,所幸作了一番“深刻檢討”後未再受到深究。信陽地區全麵調整各級領導班子時,幹部奇缺,他又被派回固始縣擔任宣傳部部長(不久提升為縣委副書記)。原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被抓,李光海十分痛心,因為他與楊守績交往已久,十分了解並佩服楊守績,堅信省委把楊守績打成反革命分子是個錯誤。但他沒有發言權,因為他隻是個小小的縣委副書記。

晚飯時,李光海夫婦帶著飯菜來到楊守績家,孩子們一陣狼吞虎咽吃個精光。這天晚上,李光海的妻子留在了楊守績家,陪孩子們一起睡。此後孩子們的一日三餐,也由李光海家負責了。

大饑餓時期,機關幹部的夥食供應標準低得可憐,頓頓吃個六成飽也需要精打細算。家裏一下增添四口人,李光海家一個月的口糧不到半個月就精光了,剩下的日子如何度過?

李光海對妻子說,這不是三天兩晌的事,隻能把楊守績家的糧本拿來用了。

妻子卻擔心,拿著楊守績家的糧本去換糧,定會暴露與楊家的這層關係,一旦留下“親近反革命分子”的話柄,豈不自找麻煩。還是穩妥點,暗裏保護,別明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