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聖顏大怒
——信陽事件定性“反革命複辟”
信陽地區大饑餓情況調查報告一波三折終於上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鬧得他徹夜未眠。
這一夜,毛澤東悲憤難平,看完關於信陽地區發生大饑餓事件的報告後,他淚流滿麵,直呼“愧對百姓”。
當晚的值班衛士回憶說,淩晨兩點多鍾,他進去為主席加開水時,看到主席滿麵淚痕,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心裏頓時緊張,趕快去拿熱毛巾。再進來時,主席問他:我們是革命派還是反動派?
衛士雖然一時難搞明白主席為何提出這個問題,仍能立刻回答:“我們是革命派不是反動派,革命派是為人民服務的,欺壓人民的才是反動派。”
的確,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人,不難回答這種問題,因為毛澤東喜歡對自己的工作人員講革命道理。
毛澤東對衛士說:“可是你們家鄉餓死了許多群眾,還有安徽、山東、廣西,許多地方都餓死人了,死了不少。比欺壓人民還嚴重,比反動派還反動!”
信陽大饑餓事件讓毛澤東震怒,他氣憤地說:“壞人當權,打人死人,糧食減產,吃不飽飯,民主革命尚未成功,封建勢力大大作怪,對社會主義更加仇視,破壞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信陽事件是地主階級複辟,是反革命的階級報複;要進行徹底的民主革命補課,像土改一樣,把敵人徹底打倒,把壞事徹底揭出來,把領導權奪過來,把局麵徹底扭轉過來。”
毛澤東於1960年10月27日、28日兩次談到信陽問題。毛澤東說:信陽很多地、富、反、壞篡奪了領導權,為非作歹。三分之二的地區是大好形勢,三分之一是大不好形勢。大不好形勢的地區有三種情況:一是地主封建殘餘鑽到我們隊伍中來了;第二種是我們的人蛻化變質,如信陽地區九個縣委第一書記討了地主的女兒做老婆,成為地主的代言人,隻有一個沒有變;第三種是嚴重的官僚主義。他們打人、殺人成性。
劉少奇也曾在一個報告上批示:信陽地主階級複辟了,信陽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要讓信陽人民來個第二次解放。地富反壞和國民黨殘餘為什麼能如此猖狂?是因為“民主革命不徹底”。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是革封建的命,革命對象是地主、富農和國民黨反動派。按照這個邏輯,對信陽事件的處理,除了應急的救助以外,最根本的是“民主革命補課”。
毛澤東對信陽事件的定性,大大超出人們意料。誰都知道,信陽是老區,民主革命不可能不徹底;許多人也清楚,信陽乃至全國的這場大災禍,是天災加“人禍”造成的,“人禍”絕不是“反革命分子”,而是極“左”路線。或許,人們更希望中央最高決策層能從這場大饑餓悲劇中清醒過來,認真反省政策及指導思想方麵的嚴重失誤,而不是把責任推給“階級敵人”。
但是,毛澤東既然一錘定音,中央高官無一敢有不同聲音,除了附和毛澤東的論調,還得下工夫查找“反革命複辟”的事實依據,嚴格按照毛澤東的思路處理問題。
麵對毛澤東如此嚴厲的批示,各級領導不能不高度重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行動,短短幾天從各部委抽調數百人,組成龐大的工作團,迅速趕赴信陽,充實到地、縣、社各級領導班子,為即將開展的大規模“民主革命補課”做先期準備。
對於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來說,“出乎意料”已不算什麼,中央領導人紛紛而來,中央工作團神速而至,如此大的陣勢令他驚恐不安。此時的吳芝圃已無法再像幾個月前麵對中央監委調查組那般故作鎮定了,他著實慌了手腳。
然而,慌了手腳的吳芝圃未亂方寸,從政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他作出的第一個反應是,也急速組織了一支700人的幹部隊伍趕赴信陽,迅速全麵改組各級領導班子。
至此,中央、河南省委兩級共組織了1300多人的龐大隊伍開赴信陽地區,可謂興師動眾。
吳芝圃到達信陽的當天晚上,急忙召開地委常委會,當場宣布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停職檢查,由省農工部部長趙定遠主持信陽地委工作;地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職位均由省裏來人接任。原信陽地委九名常委隻留下行署專員張樹藩和監委書記邱進敏,其他全部撤換。
被宣布解職的幾名常委當場驚呆,頓顯失魂落魄之態。隻有路憲文很快恢複了常態,長歎一聲:“也該啊,誰讓我路憲文對省委言聽計從、百依百順。”
吳芝圃立刻斥責道:“省委沒指示你餓死群眾!信陽地委的問題、你們每個人的問題今晚暫且不論,眼下對你們的要求隻有一句話——服從組織決定,認真反省錯誤。”
吳芝圃的“組織決定”其實並未經過省委常委會討論,他隻是分別向幾位常委打個招呼而已。省委在用人問題上向來以第一書記的意見為主,這似乎早成慣例,所以無人反對他的決定。
但吳芝圃改組各縣領導班子的計劃出乎意料地被中央工作團打亂了,中央工作團決定:各縣、社一二把手大部由中央工作團幹部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