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態度似乎都猶豫不決,副省長王國華看得心急,對幾個省委領導說:“到了這份上,諸位還顧忌什麼?大家都平起平坐,我不想講難聽話,可我得再提醒下,毛主席早就教導我們要實事求是,要走群眾路線,改變會議主題符合主席教導,諸位難道不聽毛主席的話?這話不好聽,但真要往桌麵上擺,就是這回事。大家掂量掂量吧。”

仍是許久沒人表態。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首先打破沉寂,表態道:“信陽地委尊重大會討論通過的決定,同意改變會議主題。如果各位領導有難處,地委願意承擔責任。”

省監委書記劉銘榜終於表態了,說:“信陽也是我家鄉,我先後三次回家鄉,在路邊看到過餓死的群眾,自己也親手埋過人……明明是知情人,可回到省裏就裝糊塗,越想越慚愧啊。過去我們錯了,或許還能找到些借口,現在再錯下去,有道理嗎?我讚成老王的意見,好好查查問題吧。”

省委副書記李立也接著講道:“王副省長會上那番大罵,讓我們許多人都清醒了。幾十萬人嗬,我們這些人不僅有錯,而且有罪!罪不容恕!是到了該總結教訓、承擔責任的時候了,不然無異於罪上加罪!我最初猶豫該怎樣向吳書記報告改變會議主題的事,現在覺得沒有報告的必要,因為改變會議主題切合實際,沒有問題。會議領導小組同意多數同誌的意見,這次會議就以查找問題、總結教訓為主。”

下午的會議氣氛異常熱烈,發言者十有八九都是檢討自己的工作失誤,反省自己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等問題。同時,也毫無顧忌地對省委、地委的工作提出了許多批評和建議。

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的發言和先前大不一樣,他說,和過去比,這次會議有兩個不一樣,一是大家都敞開心扉講真話,聽不到假話、空話、虛話了;二是找教訓、查問題、提意見,不搞“鶯歌燕舞”那一套。自己當地委第一書記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會議,這種氣氛感人至深。戰爭年代,我們隻對敵人講假話,真真假假迷惑敵人,是為了打勝仗。可是這幾年我們對自己人講假話,換來的是連打敗仗。我姓路的今天也要講講心裏話!

路憲文的情緒顯得異常激動,他站起來向副省長王國華深深鞠躬,誠懇地說:

王副省長,您罵我“跟屁蟲”,我不委屈。大煉鋼鐵、糧食產量“放衛星”、辦大食堂,我都是“跟屁蟲”。我也知道“小土爐”煉不出好鋼鐵,我也明白糧食畝產上萬斤是糊弄人,我也清楚農村辦大食堂離譜了,可為什麼還要緊跟?因為被上麵搞糊塗了。每一次都在琢磨,明明是脫離實際的東西,上麵為啥還要熱火朝天地搞?越琢磨越糊塗,又不敢亂懷疑上麵,隻好當“跟屁蟲”,上麵咋說咱咋說,上麵咋要求咱就咋幹。

過去當“跟屁蟲”,還多少有點心安理得,相信上級嘛。可從“反瞞產”起,就開始痛苦了,當時我就對省委領導說,再反下去,群眾就得喝西北風。省委領導說,這是全國性的大行動,你省省腦筋吧,按上級的指示辦事永遠都沒錯。硬著頭皮執行“反瞞產”,眼看著群眾家裏鍋底朝天了,我心裏後悔,背地裏幾次向省裏申請留些口糧,都沒成。我想,完了,肯定要出大事。果然餓死人了,我急忙去省裏彙報,省委領導說,你回去搞清楚,會不會是瘟疫?我也希望是瘟疫,不希望自己的地盤出現“餓死骨”。可一個月間我跑了所有縣,見到的都是“餓死骨”啊。我再次去省裏彙報,沒想到省委領導態度非常堅定,告訴我,全國形勢一片大好,河南形勢一片大好,不可能餓死人,除了“瘟疫”還能有什麼?我明白了,再也找不到比“瘟疫”更合適的遮羞布了。我隻好跟著講“瘟疫”,心裏卻在流淚啊同誌們。

我也多次問自己,張樹藩敢為群眾說話,敢為群眾辦事,甚至為了群眾利益敢冒風險,你就不能有點自己的意願?你就不能按自己的意願幹些事?不能,因為有個“怕”字擋道。怕什麼?怕戴“右傾帽子”,怕挨上麵批,怕跟不上形勢。怕這怕那,為啥就不怕群眾有意見?說明隻把群眾利益掛在嘴上,卻並未放在心上……

路憲文似乎越講越動情,眼淚已經滾滾而出。副省長王國華忍不住起身鼓掌,會場頃刻間掌聲大起。無疑,這掌聲是心聲的流露,這掌聲表達了人們對“真實”的渴望。

路憲文最後講道:“死了這麼多人,不能隻怪天災。信陽地委決不推卸責任,我這個地委第一書記更不會推卸責任。我希望省委也要有這種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