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副省長王國華突然來到雞公山參加會議。這位老紅軍是信陽地區確山縣人,當年提著當地一個惡霸地主的腦袋參加了紅軍,是個戰功卓著的傳奇式人物。在省領導班子成員中,他雖然資格較老,連省委主要領導都敬他幾分,卻一直保持低調,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文化”。工作上,他以“服從意識最強”著稱,任務麵前從無二話,而且執行任務不打半點折扣。這種作風符合軍人的特性。
但是,信陽大饑餓發生後,他的“服從意識”有所改變,省委主要領導明顯感到“老紅軍情緒不對”。的確,這些天王國華一直情緒不好,因為他在自我反省中發現自己幹了許多錯事,盡管都是執行省委決定,但他後悔自己在執行時沒動腦子。尤其後悔的是,在“反瞞產”運動中,自己接受任務後想都不想就帶著工作組下各地督察,而且聽到基層幹部叫苦連天後仍強調“省委定下的事不能改變”。當時為什麼不想想各地征購糧食已經透底?為什麼不想想緊逼之下有可能造成百姓缺少口糧?什麼也不想,就想著把“反瞞產”工作搞好,結果搞得大災之年百姓無糧糊口,遍地餓鬼饑魂。想到這些,王國華就直罵自己:這顆腦袋白長了。
那天,省委辦公廳通知王國華參加雞公山會議,他得知會議主題是“統一認識,肯定大好形勢”,不禁大怒道:餓死這麼多人,還他娘的好意思談“大好形勢”,老子不去!
王國華真的沒有按時到會。可他想來想去,最終決定還是應該參加這個會議。當然,到會的目的絕不是“肯定大好形勢”,而是把該說的話說出來,即便難以改變什麼,也要亮明自己的態度,痛痛快快打他一仗。
王國華此次到會,一席發言好似帶來一場地震,徹底改變了會議主題,有人說他發動了一場“會議政變”。
上午的會議議程本是分組討論,但王國華要求改為大會發言,因為他有話要說。老紅軍的特殊地位使他的要求得到滿足。王國華在會上的發言出語便讓人覺得來者不善。他講道:
“我一來就把會議議程攪亂了,要不要說聲對不起呀?我看不必了,因為我上山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會攪亂!”
王國華講完第一句話,環視一下會場,發現台上台下的人都滿麵驚詫。他笑了,接著講道:
“我看到大家的表情了,都像被炸雷驚了一家夥。我就知道同誌們肯定會是這種表情,可別嚇出病,我後麵的話更嚇人,先提個醒。
“猜也能猜到,同誌們憋著氣急著聽我講為啥要攪亂這個會。甭急,我先講段往事。我剛參加紅軍時,黨代表問我為啥要當紅軍,我說不跑出來怕餓死。黨代表說:光保你自己不餓死標準太低,咱們紅軍的任務是打出一個紅色天下,讓窮苦百姓都有飯吃,都不會餓死。我想那更好,早點把天下打下來,俺爹俺娘、俺兄弟姐妹都餓不死。要說革命大道理,那時候懂個屁呀,心裏裝著家鄉父老就玩起命了。離開部隊到地方工作那年,老首長對我說,地方工作咱不懂,但有一條必須牢記——民為天,食為先。工作有難處時,自己脫下衣服看看一身傷疤就知道該咋幹了。我理解,老首長是提醒我任何時候都要心裏裝著百姓,這是為官之道。
“為啥講這段往事?因為和眼前的事連著襟。咱這裏死人了,是餓死的,幾十萬人。媽的,小日本鬼子夠狠,蔣匪軍夠毒,他們也沒本事弄死信陽這麼多人!現在可好,敵人沒費一槍一彈,我們就倒下這麼多。共產黨打天下是為了餓死老百姓嗎?不是!這話傻瓜蛋都能說!同誌們嗬,你們許多人也是槍林彈雨、九死一生過來的,看到餓死這麼多人有啥想法?該好好想想,人不能白死,我們總該撿個明白啊。可是,明明形勢糟糕,明明存在嚴重錯誤,這次會議竟定調‘充分肯定大好形勢’,還有不少人附和,到底為啥?無非是怕影響黨的形象,怕影響領導的威信,好像對黨很忠誠,對領導很幫忙。同誌們想過什麼是假忠誠、什麼是幫倒忙嗎?有錯不認反唱讚歌,那是給黨的形象抹黑,這就是假忠誠;領導有錯你幫著掩蓋,那是往領導頭上加屎,這就是幫倒忙!
“同誌們,我們這代人,對黨都很忠誠,黨咋說就咋幹。正確的東西當然要聽,可是錯誤的東西我們也在執行,這幾年我們不就是這樣幹的嗎?我們吃了大虧,更讓百姓跟著遭了大禍,這時也該明白一個道理了——對黨忠誠不是俯首聽命。對錯誤的東西要敢於批評,敢於批評也叫忠誠!批評是為了幫助黨糾正錯誤,是為了堅持真理,是為了黨的事業更加興旺發達,這種忠誠也很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