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吳芝圃此後的行為大大出乎人們意料,他的一係列動作給人的感覺似乎隻有一個——接著“捂蓋子”。

這天午夜,吳芝圃把電話打到信陽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家中,對路憲文說:不要害怕,省委是支持你的。

若在平時,路憲文對省委領導的“支持”定會言謝,可這次,他毫無反應,隻是手握話筒呆呆地聽對方講,直到放下電話,也未講隻言片語。

自從中央監委調查組來到信陽,路憲文終日寢食不安。他反複回顧反省自己近幾年間的所作所為,發現的確犯了不少錯誤,有些錯誤甚為嚴重。但平心而論,他的許多錯誤尤其是一些嚴重錯誤,無一不是因“堅決執行上級指示”而造成的。一係列的錯誤終於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誰來承擔責任?省委能主動承擔責任嗎?他不敢指望;作為地委第一書記,自己能推脫責任嗎?推不掉。所以,憂慮之中,省委第一書記送來的“定心丸”對路憲文非但作用不大,還令他大惑不解:信陽死了這麼多人,作為地委第一書記能不害怕嗎?雖然禍起天災,卻緊連“人禍”,地委工作失誤顯而易見,省委憑什麼要支持我的錯誤行為?

路憲文的妻子一旁看得清楚,感到奇怪,忙問:“不是省委領導來的電話嗎?啥事?你咋一句不應?”

路憲文說:“給我吃定心丸,他也不想想,信陽出這麼大的事,我咽得下嗎?”

妻子問,地委事事執行省委指示,從未擅自做主,能有多大事?

路憲文歎道:“就是因為太聽省委的,才一錯再錯。真要擅自做主,信陽能死這麼多人?”

妻子也長歎一聲,說道:“回頭想想,也真是瞎折騰。五八年風調雨順,豐收在望,可一場大煉鋼鐵,煉出一堆廢渣,糧食卻爛在地裏;五九年明明大減產,卻搞起‘反瞞產’,反得老百姓家家斷炊;浮腫病明明是餓出來的,非要說成瘟疫……這上上下下,都糊塗了嗎?”

路憲文對妻子擺擺手,說:“你去睡吧,我這腦子亂成一團麻了,讓我靜靜。”

這一夜,路憲文的心緒卻怎麼也靜不下來,太多的問題他不得不想,而許多問題又想不明白,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幾乎徹夜未眠。但這一夜他終於想明白一個重要問題——省委第一書記對自己的“支持”,說明省委想“捂蓋子”,至少想把大事化小。麵對省委的意圖,自己作為下級該怎麼辦?隻有兩條路,一是順著省委的意圖來,“捂蓋子”,這無疑是“堅持錯誤”而背叛百姓;另一條是逆著省委的意圖走,承認錯誤,承擔責任,這無疑是堅持真理而“背叛”省委。細思量,路憲文覺得兩條路都不好走,最終的結果都不美妙。但無論結果如何,自己必須有所選擇,原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上午,路憲文滿麵倦容走進辦公室,秘書遞上一杯泡好的茶水。

路憲文品上一口,頓覺清香四溢,讚道:“好茶。酒中貴州茅台,茶中信陽毛尖,誰說的?”

秘書說:“清朝河南巡撫田文鏡說的。田文鏡將信陽毛尖進貢給皇上時,說了這句話。”

“周總理也說過。”接話的是行署專員張樹藩,“新中國成立那年,鄧穎超收到家鄉的毛尖茶,建議周總理送給毛主席品嚐。周總理親手為毛主席泡上一杯,說,主席呀,這是信陽毛尖——茶中茅台。”

路憲文說:“樹藩呀,快坐下,先品一杯。”

張樹藩說:“行署也收到了。清明頭道茶,稀罕,好喝。”

路憲文說:“可惜,大煉鋼鐵毀掉了大部茶園,如今已所剩無幾了,就那幾十棵老茶樹產不出多少貨。得告訴信陽縣委,再準備幾斤,送給中央監委調查組的同誌品嚐品嚐。給省委也準備幾斤。”

信陽毛尖茶的確久負盛名,50年代至80年代,“杯中毛尖”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對普通人家來說隻是奢望,即便是在信陽當地。直到90年代後,茶園麵積逐漸擴大,才使越來越多的人得享口福,其中自然包括逐漸富裕起來的尋常百姓。

兩人不再談茶,話題轉向工作。張樹藩停職反省那段時間,信陽地區死亡人數驟增,路憲文又急又忙不知所措。如此艱難時刻,路憲文更為深切地體會到,這個班子不能沒有張樹藩這種“救火隊長”式的人物。2月份,他再三建議省委恢複了張樹藩的工作。張樹藩從春節到現在一直泡在鄉下,忙著安排群眾生活,陪同中央監委調查組了解情況。兩天前,路憲文捎信請張樹藩回地委,想了解中央監委調查組在信陽這些天的活動情況,這也是省委領導的意思。

張樹藩向路憲文彙報說,他已陪同中央監委調查組轉遍了所有縣,調查組的人員作風非常深入,工作非常細致,已掌握了大量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