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績的眼淚流下來,他說:“路書記,我態度不冷靜,您別見怪,我也是急火攻心啊。除了糧食,我是再想不出任何辦法了。要說眼下最重要的事,就一件——堅決否定省委的‘疫情’論調,若做不到,我他娘的就不再當這個縣委第一書記!”
路憲文當然也明白,隻有否定省委的“疫情”論調,才有可能爭取到糧食,否則,就難以解決餓死人的問題。可路憲文更明白這件事有多難,因為他堅信省委主要領導早知道大批群眾是餓死的,之所以咬定“疫情”不改口,其原因肯定不簡單,豈能任意推翻。楊守績剛才的一番話,隻是引出路憲文又一聲長歎。
路憲文在固始縣奔波幾天,實地考察了幾十個村莊,發現村村都堆起了成片的新墳,浮腫病人不計其數。他感到問題比預想得要嚴重得多,情急之下,立刻趕回地委,連夜向省委彙報情況,並再次申請糧食救急。
而省裏未有任何答複,短短幾天內,固始的死亡數字又上升了數千。
省防疫隊在固始縣的“疫情調查”終於有了初步結論:無疫情發生,死亡屬饑餓引發。
事不宜遲,楊守績和省防疫隊的蘇主任急忙把“疫情調查”結論送往潢川縣,交給正在調查災情的省監委書記劉銘榜。楊守績原以為,真實情況已經反映給省委領導,而且春節已近在眼前,省委領導總不會讓老百姓扶著棺材過春節吧,下撥救濟糧應該不成問題。
春節前夕,省委連發通令,要求各地“幹幹淨淨迎新春”、“歡歡喜喜過大年”,《河南日報》等新聞媒體也不斷登文渲染新春氣氛。這些跡象無不使人們感覺到,糧食就要來了。
可是,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望眼欲穿的人們仍未等來糧食,百姓最看重的“年夜飯”化為泡影。
一直守候在辦公室等待好消息的楊守績再也坐不住了,愁、怒、哀、怨齊湧天門。正在這時,妻子找來,說:“餃子包好了,孩子們都等你回家煮餃子哩。”
楊守績聞言大怒,對著妻子一陣狂吼:“全縣群眾過年連口稀湯都喝不上,你叫我這個當縣委第一書記的回家吃餃子,吃得下嗎?!也怪了,群眾連塞牙縫的東西也沒有了,咱家卻有餃子吃,這叫和群眾共患難嗎?滾,快滾!”
妻子頓時淚如雨下,哽咽道:“掃幹淨幾條麵袋子,才包了21個餃子,一大家子人啊。你以為跟你這個縣太爺沾多大光嗎?過了今晚就是大年初一,我先告訴你,大年初一孩子們也沒啥吃的了。”
楊守績抱頭閉目對天長歎:“好一個‘歡歡喜喜過大年’啊……”
妻子捂著臉離開了,楊守績抱著電話機一陣狂搖,接通了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路書記嗬,這個年,老百姓真要扶著棺材過了,我想不通,真想不通啊……”
聽到楊守績如泣如訴的悲吟,路憲文許久無語。這個年,路憲文同樣為老百姓感到悲切,同樣對省委的無動於衷悲憤填膺。可能說什麼?該說什麼?他實在不知道啊。
路憲文終於顫抖著聲音對楊守績說,整個大年夜,他一直在不停地給省委打電話,搖電話搖得手都疼了,可是沒人理,他快急瘋了,“年夜飯”一口也咽不下。
路憲文的話充滿無助與無奈,楊守績心裏也明白,這位地委第一書記無力解救一方。
從年三十夜到大年初一,楊守績守在辦公室,寸步不離。他焦躁不安地等待“好消息”,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度日如年”,可最終一粒糧食也沒等來,等來的卻是一個接一個各公社報來的壞消息:死亡人數急速增加。楊守績粗略統計下,僅年三十夜到大年初一,短短的一天一夜間,全縣又增加4000多個亡靈。
沒有一個拜年的電話,接到的都是“報喪”消息;沒有聽到一聲歡歌笑語,隻有千家萬戶的哭聲縈繞耳邊。這個“新春佳節”,感受不到一絲省委要求的“歡天喜地”的氣氛,倒讓楊守績過得撕心裂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