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省委辦公廳截獲了一份寄給黨中央的《告急書》。《告急書》寫道——
敬愛的黨中央、毛主席:
我是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革命幹部,懷著對黨中央、毛主席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反映河南信陽地區大量群眾因饑餓導致死亡的嚴重情況。我以黨性和良心保證,對自己所反映情況的真實性負責。
五九年,信陽和全國一樣,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災,過半糧田絕收,全地區糧食總產量減少六成。大災之年,各地上報糧食產量明顯下降,這也是實際情況。但省委硬說“大災之年大豐收”,各地上報糧食產量有假,屬“瞞產”行為,大搞起“反瞞產”運動,還按“大豐收”的標準對各地下達了硬性交糧指標。下麵各級幹部叫苦,省委便說是“右傾思想作怪”,鬧得沒有人敢講真話。為了完成省委下達的糧食征購任務,許多地方不僅拿出了種子糧,連村裏大食堂的口糧也上交了。所有的農民家中無糧,靠村辦大食堂生活,而村辦大食堂由於糧食不足越辦越差,開始的四菜一湯漸漸變成頓頓“稀湯”(稀飯),進入冬季終於全部斷炊,連能照見人影的稀湯也喝不上了。大饑餓開始了,老百姓吃光了野菜、啃光了樹皮、拔光了草根,最終難扛饑餓,一個接一個倒下去……
你們或許會問:人命關天,信陽地區的各級幹部為什麼不及時采取措施?
原因很簡單,他們手中無糧。糧庫雖在家門口,可地區、各縣無權動用,大權在省裏。下麵的幹部隻有反映情況的權利。
你們或許還會問:反映情況也很重要,為什麼不及時報告省委?
我敢保證,地、縣領導從群眾剛剛挨餓就向上反映情況,一直不斷地反映到村村起新墳,到現在仍未等到“救命糧”。
你們或許再追問:國庫糧食堆積如山,省委為什麼不放糧濟民?
這一點我也想不明白。我隻知道,當信陽災區的情況報告十萬火急送到省委後,最終等到的不是“救命糧”,而是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十分奇怪的“指示”。他說農村大食堂停夥是富裕中農向黨進攻,餓死群眾是農村階級鬥爭的新情況,餓死人的事情要保密,防止階級敵人進攻。我隻覺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以“階級鬥爭”的方法處理餓死群眾的問題是個嚴重錯誤,因為我在災區看得清楚,大批群眾死亡的真正原因隻有一個——缺少糧食,絕不是什麼“階級鬥爭”新情況!
省工作組的十幾名同誌在災區調查數日,了解到災區許多黨的幹部在大難臨頭之時,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他們的行為十分令人感動。固始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帶著三天的幹糧下鄉,卻挨了三天餓,他隻咬了一口饅頭,而把幹糧全分給饑餓中的老人和孩子。商城縣委第一書記王漢卿,下鄉期間發現一些群眾因饑餓過度得了浮腫病,生命垂危,立刻用自己的吉普車當救護車,不分白天黑夜帶車挨村跑,五天拉進縣醫院二百多個老人。自大饑餓開始後,地、縣所有領導和機關幹部的口糧供給標準都減了一半,他們把擠出的這些糧食送到醫院保障病人、送到學校保障住校的學生。許許多多黨的基層幹部和群眾一樣挨餓,同樣經受著自家親人餓死的痛苦,卻終日堅守在群眾中間,生死相依。黨的基層幹部在全力以赴帶領群眾共渡難關,聞不出一點點“階級鬥爭”的味道啊。
再看我們的人民群眾,更讓人感動啊。眼看著自己的老人、孩子死去了,他們罵天罵地決不罵共產黨,因為他們把這場災難看成“老天造孽”,不是共產黨的錯。幾乎每一處糧站的門前都天天坐滿了盼望放糧的群眾,餓昏甚至餓死在現場的幾乎每天都有,卻從未出現一次搶糧事件,因為群眾堅信共產黨不會撇下他們不管不問。光山縣一位老大娘五個孫子餓死兩個,老人在自家中堂毛主席像前點燃香火,叩拜道:毛主席啊,民國期間那場大災,蔣介石不管不問,俺姊妹七人餓死五個。逃荒來光山安了家,看著您打敗了老蔣,一心指望著跟共產黨過好日子,誰想到好日子才開頭又遇到這場大災。這回您可得管嗬,除了共產黨,俺老百姓誰也指靠不住。這就是我們的老百姓,他們在最危難的時刻,也從未對共產黨喪失信心。我們看到的是這樣好的群眾、這樣好的革命幹部,實在看不到任何“階級鬥爭”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