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人微言輕的小人物,他除了焦慮與痛心,並不能改變什麼。張富所能夠做到的,隻有盡快上報真實的情況,為省委作出正確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張富對楊守績說:“情況已經十分清楚,不需要進一步調查了,得節省時間啊。您今夜就派車送我去潢川向省監委劉書記彙報。”
楊守績也顯得急不可耐,對張富說:“其實這些情況已經幾次上報給省委了,就是沒一點動靜,我們下邊這些人講的話好像放屁,非要派你們再調查一遍。要知道,多調查一天得多死多少人啊。你們來了也好,把親眼看到的情況反映上去,省委總該相信了。”
張富趕到潢川時已是深夜,也不管省監委書記劉銘榜是否休息,隻管敲門。災區的情況的確令他心急如焚。
一見到劉銘榜,張富悲情頓發,忍不住泣道:“太慘了,太慘了,省委要趕快想辦法啊。”
張富把在固始縣的所見所聞向劉銘榜彙報完畢,已是淩晨兩點多鍾。劉銘榜早聽得眼淚汪汪。在潢川縣這幾天,劉銘榜的眼淚已經流得夠多了,因為潢川的情況同樣令人痛心。他對張富說,“進一步調查”等於浪費時間,要趕快把人員收攏回來彙總情況,給省委的調查報告要爭分奪秒往前趕,爭取時間就是減少損失,爭取時間就是減少罪責。
工作組各路人馬次日被招回潢川,他們帶回的情況無不令人觸目驚心,他們帶回的神情無不充滿憂慮,他們帶回的目光無不飽含哀傷。
大家的看法完全一致:死人的真正原因是大饑餓。
大家的意見完全相同: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盡快下撥糧食。
情況報告連夜寫出,事不宜遲,張富受命帶著情況報告披星戴月急奔省城。
送走張富,劉銘榜立刻吩咐行署專員張樹藩,不要等待省委消息,地委要先行一步製定糧食分配方案,把一切準備工作做在前麵。麵對如此巨大的災難,劉銘榜沒有任何理由懷疑省委仍會無動於衷,他相信糧食很快就會送到饑民手中。
張富以最快的速度趕回省城,終於把情況報告送到省委辦公廳。他對辦公廳的秘書說,災區的情況太嚴重、太緊急了,希望省委主要領導能盡快看到情況報告,還希望能當麵向吳書記彙報詳細情況。秘書答應了張富,讓他回去等待消息。
張富原以為省委主要領導看到情況報告後或許會很快召見自己,以進一步了解詳細情況,因此他沒有急著返回信陽,待在自己辦公室等待消息。可是兩天過去沒有任何動靜,張富便覺得自己這樣的小人物要求見省委主要領導有點冒失,但又不死心,心想能見總比不見強,若當麵談談詳細情況,效果肯定會更好一些。
張富決心為災區百姓當次“冒失鬼”,於是再次來到省委辦公廳,重提晉見省委主要領導的要求。接待他的仍是上次那位秘書,秘書告訴他,要求已經轉達,書記說太忙了,恐怕見不上。
張富對秘書說:“同誌啊,人命關天,還有啥事比這更要緊?災區的情況慘不忍睹,您沒到災區感受不到我現在的心情,見不到書記,不能當麵對書記談談感受,我不甘心。”
秘書咬著嘴唇,眼淚奪眶而出,對張富說:“我家也在災區,爹娘都餓死了,您的心情我完全理解。您等著,我這就去書記辦公室。”
秘書很快回來了,張富看到的卻是一副失望的表情。秘書拍下張富的肩膀,說:“書記要我轉達他的話,他說你們辛苦了,情況他已經知道了。算了,我們這些小人物隻能聽人差喚,左右不了什麼,回吧。”
張富怏怏離開,緩緩邁動著腳步,邊走邊琢磨省委第一書記為什麼不見他。他心中雖有遺憾,但也充滿希望,認為自己遞上的情況報告無論如何定會發揮作用,饑餓的百姓很快將擺脫死亡的威脅。
張富回到信陽後,和所有人一樣,焦急地等待省委的消息。苦苦等待半月餘,全區群眾死亡數字又增加數萬,省委的消息終於來了,這個消息卻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1960年元月中旬,地委第一書記路憲文來到潢川縣,召集省工作組成員和各縣委書記開碰頭會,重點傳達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的指示。吳芝圃指示隻字不提糧食問題,隻是強調說:目前階級鬥爭很激烈,糧食是農村兩條道路鬥爭的焦點。對死人數字要保密,以防階級敵人進攻。
吳芝圃的指示大出省工作組成員和縣委書記們的意料,會場頓時炸窩。商城縣委第一書記王漢卿對路憲文說:“路書記,再怎麼說,階級敵人再猖狂,也搞不死我們這麼多人。倒是我們黨內有些家夥,眼看著老百姓已經屍橫如山了,還無動於衷,真他娘的比階級敵人還可恨!”
路憲文說:“王漢卿同誌,請你冷靜點,不要信口開河。”
未等王漢卿答話,汝南縣委第一書記付良太衝路憲文叫道:“路書記,毛主席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可老百姓餓死了一大片,我們連一粒糧食也解決不了,還讓我們搞階級鬥爭,這種指示完全是不顧群眾死活,你讓我們如何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