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尊嚴覆蓋“貞節牌坊”

——寡婦鳳嫂的故事

大煉鋼鐵那年,鳳嫂的丈夫上山伐木,被一棵大樹砸死。丈夫離去,留給鳳嫂三個孩子,大兒子8歲,一個女兒3歲,另一個女兒尚在懷中。

家庭折柱,撫養三個孩子的艱辛靠鳳嫂獨自承擔。一年間,鳳嫂添了白發,也瘦了許多,失去丈夫的痛苦,與生活的艱辛,都在折磨著這位美貌的少婦。

鳳嫂並不懼怕艱辛,卻懼怕夜晚降臨。那個鬼魂似的身影常常在夜晚降臨後叩門而入,令她惶恐不寧。她明知此人不懷好意,卻不敢逐客,唯一的防護便是把孩子緊緊抱在懷中,不冷不熱地坐著,直熬到來人離去。

那人是村支書。

這天夜裏,村支書提著一兜饅頭又來鳳嫂家中,說:“誰不幫,也要幫你,孤兒寡母多難呀。”

鳳嫂不冷不熱地說:“不要。寡婦門前是非多,俺聽不起閑話。”

村支書說:“你不說我不說,誰知道?和我好,你沒虧吃。”

村支書說著便上前抱住鳳嫂,鳳嫂掙紮許久,終於抽出一隻手,狠狠地扇了村支書一耳光,怒叫道:“你死了這個心,姑奶奶的身子一塵不染!”

從此,村支書再不來了,但村食堂每天多給鳳嫂家的三個饅頭也取消了。那三個饅頭是丈夫因公犧牲後鳳嫂得到的“撫恤”,是村支書的恩賜。村支書有權多給,就有權收回。

鳳嫂不在乎這幾個饅頭,她覺得少幾個饅頭餓不死人,若保不住自己的清白倒真要丟死人。

鳳嫂終於擺脫了村支書的糾纏,頓覺輕鬆起來。

孩子們每天少吃一個饅頭,總叫嚷著肚子餓。鳳嫂對孩子們說,再堅持幾天就好了,到時候頓頓吃個肚子圓。

那時候,許多人都這麼認為,因為上上下下都說“困難是暫時的”,鳳嫂當然也相信這一點。

然而鳳嫂沒有料到,日子越來越糟,大食堂的夥食標準天天下降,最終斷了煙火。

鳳嫂和孩子們也經曆了吃野菜、吃草根、吃樹皮的時期。進入冬季,野菜、草根、樹皮也找不到了,一家人陷入絕境。

鳳嫂拖兒帶女外出討飯,卻到處遇到路卡——政府不允許外出討飯。

直到這時候,鳳嫂才恐懼起來,她覺得除了等死,再無別的出路了。

這天,鳳嫂突然發現村外不遠處冒起炊煙,打探後方知,那裏是個水利工地,眼下也隻有工地上的人有口飯吃。鳳嫂不顧夜黑天寒,跑到水利工地,想給孩子們討口吃的。好不容易摸到夥房,炊事員老根對她說:“大妹子,工地上的人每天也隻能吃個半飽,還想著給家裏省出幾口,哪有吃的給你?”

鳳嫂怏怏而回,卻不死心,心想隻要工地有吃的,就有辦法給孩子們討來幾口。

第二天晚上,鳳嫂帶上一隻金戒指又奔工地,這枚戒指是外婆傳給母親的,她結婚時母親又送給了她。為了孩子們能有口吃的,她決定把它舍了。

鳳嫂終於又找到了那位老根大哥,拿出戒指說:“大哥,權當行好,換幾個饃吧,孩子們餓得睜不開眼了。”

炊事員老根無奈地說:“大妹子,你看這蒸籠,空的,每頓都是按人頭做飯,實在沒有。再說這種年景,金銀財寶沒人稀罕,稀罕的是糧食。”

鳳嫂跪下了,含著眼淚央求道:“大哥,孩子他爹不在了,俺一個女人家實在是難,求您幫幫忙吧。”

炊事員老根歎口氣,扶起鳳嫂,說:“也怪可憐的。我還放著兩個饅頭,是給工地領導留的,給你一個,快回吧。往後每到晚上,你到那棵大柳樹下,我每天放個饅頭。”

每天有個饅頭對三個孩子太重要了,至少餓不死人。鳳嫂欣喜若狂,急忙跪下,給炊事員老根磕頭致謝。

連著三個夜晚,鳳嫂到工地附近一片墳地上的那棵大柳樹下,果然拿到了饅頭。可第四天夜裏再去,卻找不到饅頭了。她忍著寒風等到半夜,也不見炊事員老根前來,無奈空手而回。

第二天上午,村支書帶著兩個陌生人來到鳳嫂家中,說是水利工地領導調查核實情況。鳳嫂終於知道,炊事員老根給她送饅頭的事被工地領導發現,定性為“偷竊”,老根被開除回家了。

鳳嫂當場承認了此事,對工地領導說:“您看俺這三個孩子,哪個不是餓得隻剩半條命?那位大哥可憐俺孤兒寡母,就為這也開除?”

工地領導說:“他偷東西,就得開除。也好,夥房缺個人,你頂他,有你一份吃的,也能省幾口給孩子們。”

村支書說:“一個婦女幹得了?村裏會做飯的人不少,好好選個。”

工地領導說:“就她吧,下午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