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泉”不薄滴水緣
——糧站站長“盜糧”救官
慕桂禮是在那次縣裏召開的“反瞞產”會議上被勒令停職檢查的。
那天,慕桂禮坐在會場一角,低頭抽煙。這位性情和善的固始縣郭陸灘公社的黨委書記在大家心目中屬於“低調派”,每次會議靠後坐、後發言似乎成為習慣。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卻非常欣賞慕桂禮,稱其“頭腦冷靜、外柔內剛”。
那次“反瞞產”會議,是根據地委統一部署召開的,各公社一二把手都來了。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首先傳達了地委的指示精神:一是報產量,二是表決心。他要求大家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把“真實家底”亮出來。
然而,會場一片沉寂,許久無人發言。這些曾經以高度的熱情參與了“大躍進”、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放過糧食“高產衛星”的基層幹部,已經看到了頭腦發熱的代價,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弄不明白上麵為什麼在老百姓家家顆粒無存的狀況下,仍要“反瞞產”,卻明白這種做法嚴重脫離實際,傷害民心。
沉默,是種對抗。
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完全明白大家的心理,因為他和大家一樣想不通。但作為縣委第一書記,他必須按照地委的意圖行事,內心痛苦卻別無選擇。他對大家說,無論怎麼想,會還是要開,產量還是要報,態度還是要表。他讓慕桂禮先發言。
慕桂禮聞聲生愁,因為這個頭的確不好帶,產量報低了,叫右傾;產量報高了,要挨大家罵。慕桂禮暗想,自己報得再高,後報的總是更高,誰先發言誰右傾。右傾就右傾吧,就是丟了官,也不能再加重老百姓的負擔。
慕桂禮站起來,說道:“都是莊稼人出身,一畝地能打多少糧,誰不清楚?我們上次報的是平均畝產2000斤,和大家比,落後了,就那也是虛報。這回報,還是老數字,報再多沒用,因為拿不出來。”
其他公社書記悄悄議論:多報一斤和多報一萬斤都一樣,橫豎拿不出來,倒不如多報,省得戴“右傾帽子”。
各公社報的產量數字一家比一家高,最終顯示,先發言的慕桂禮報出的產量不抵其他公社報出的零頭多。
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提醒大家說:產量數字會上可以重報,一散會就改不了了,請同誌們慎重考慮。
大家都明白,縣委第一書記是在提醒慕桂禮,慕桂禮卻無動於衷。
“慕桂禮,你有沒有要補充的?”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直呼其名,希望這位愛將盡快轉舵。
慕桂禮站起來,平靜而又堅定地說:沒有!
到會的地委特派員最後總結發言說:固始縣這次“反瞞產”會議卓有成效,反出了幾百萬斤糧食。這說明大家的革命熱情依然如故,大幹社會主義的勁頭依然十足。但是,少數人的“右傾情緒”和“右傾言論”值得警惕,比如郭陸灘公社書記的發言就是典型的右傾!
特派員一錘定音,慕桂禮成了“右傾分子”。
特派員要求嚴肅處理慕桂禮這位“右傾分子”,撤銷其公社黨委書記職務。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堅決反對,他對特派員說:慕桂禮同誌工作作風非常務實,對黨非常忠誠,不會見風使舵。盡管在產量問題上顯得保守些,但算不上大錯,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吧。
特派員對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說:“慕桂禮報的產量數字是各家最少的,顯然是缺少革命熱情,標準的“右傾思想”,這種錯誤還小嗎?”
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笑了,說:“你也是農民出身,不會不知道一畝地能打多少糧吧?如果我是公社書記,可能比慕桂禮報的產量數字還低。”
特派員顯得極不滿意,異常嚴肅地對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說:“我提醒你,我是代表地委來的,希望你認真對待我的意見!”
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對特派員指手畫腳的做派早已反感,冷冷地說:“我也提醒你,你的任務是督查工作,至於如何處理一個公社書記,是我們縣委的事。”
對慕桂禮最終的處理決定折中為:暫停郭陸灘公社黨委書記職務,以觀後效。
縣委第一書記楊守績保護了自己的愛將,撤職與停職,一字之差,卻性質大異。
慕桂禮被停職後,倒覺得輕鬆了許多,至少不用再說違心的話、辦違心的事了。秋收季節,他每天早早走出公社院子,到各村轉悠,日暮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