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路憲文對公社副書記說:“你這句話問得好啊,就憑這點,我原諒你的過錯,因為我的錯比你大得多。我也對你說句過心底的話,在你麵前我是大官,可在更大的官麵前我也是小官。我也有說了不算的時候啊,說到底,我們都是執行政策的人。”

路憲文停頓片刻,接著說道:“有些事我們管不了,可是管好自己沒問題吧?眼前局勢這樣嚴峻,我們共產黨的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如果能夠和群眾同甘共苦,就能增強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心;反之,群眾就會失望甚至絕望。所以,我們不能搞特殊化,不能脫離群眾。”

路憲文離開村子奔向縣城的途中心情依然惆悵,總在想那位公社副書記提出的問題。

見到縣委第一書記馬龍山後,路憲文簡單通報了一路暗訪的情況,提醒馬龍山認真對待黨員幹部中存在的特殊化、脫離群眾問題。

而縣委第一書記馬龍山滿不在乎地說:“書記呀,我估計搞特殊化的幹部沒幾個,就是有幾個,算啥?不就是多吃個饅頭、多喝碗稀飯嘛,誰想吃盤炒雞蛋還沒這東西哩。”

馬龍山的態度令路憲文心中不悅,他問道:“照這樣說,我是小題大做了?馬龍山我告訴你,讓你重視‘兩反’活動,是有根據的,你的問題就不少!看看這份揭發材料吧。”

路憲文把一份揭發材料扔給馬龍山。這份揭發材料是直接寄給路憲文的,反映的都是馬龍山生活特殊化方麵的問題,比如從縣委食堂多要食物分給親友,下鄉檢查工作時車裏總放著幾瓶酒、吃飯頓頓多加菜等。

馬龍山看後不以為然,說:“我堂堂一個縣委第一書記,這點屁事也叫特殊化?我還頓頓想吃雞哩,可惜現在搞不到。”

路憲文聞聽大怒,手指馬龍山大聲嗬斥道:“你堂堂個屁!你比張樹藩官大?比我官大?張樹藩位居專員,下鄉半個月餓瘦了十多斤,我一個地委書記下鄉從不敢搞一星半點特殊。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共產黨的幹部,就應該和群眾苦樂一致,群眾鍋裏有啥我們就應該吃啥,誰比群眾吃得好誰就是特殊化,就是脫離群眾!你記住,當共產黨的官是為人民服務,想作威作福你找國民黨去!”

縣委第一書記馬龍山的態度激怒了路憲文,他決定在光山縣多待幾天,認真查一查各級幹部在聯係群眾方麵的表現。來光山的第二天,路憲文坐鎮召開縣直機關幹部大會,親自動員、部署“兩反”活動。會上,路憲文說:

愚公移山是個神話故事,為什麼移山?因為大山擋道,不搬掉就沒有出路,子子孫孫就走不遠。今天借這個話題,是想告訴大家,共產黨的幹部搞生活特殊化的問題,發展下去就是腐敗,腐敗就好比一座大山,能把黨和人民群眾隔在兩邊,嚴重影響黨和人民群眾的感情,危害極大!如果我們把黨比作江河,人民群眾就是水,江河中間橫座山,水還能流動嗎?江河斷流,不就好比我們共產黨失去人民群眾嗎?所以,“特殊化”這座山不能存在,我們今天劈掉它,就是為了保證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情感不受阻隔,為了江河永遠浩瀚。

路憲文不點名地嚴肅批評了縣委第一書記馬龍山對幹部特殊化、脫離群眾的問題“缺少足夠的認識”,“自身行為不端”。他告誡大家說,艱難困苦之時,我們共產黨的幹部必須首善其身,誰不願和群眾同甘共苦,就堅決讓誰比群眾還苦!

坐鎮光山“兩反”一周,路憲文連續調查了五社十八個村莊,並在五個村莊發動群眾揭發幹部的特殊化、脫離群眾問題。

群眾反映說,“大小是個官,都能睜開眼”。正值浮腫病泛濫之時,許多人腫得兩眼隻剩一條縫,幹部能“睜開眼”自然說明比群眾的處境好。路憲文了解到,各村辦的大食堂裏,群眾的夥食標準一天天下降,而一些基層幹部仍比群眾吃得好;大食堂斷炊了,而一些村幹部家裏卻在冒煙。他問群眾怎樣看待這種現象?回答是:能和群眾一樣,還叫官?也就是多口飯吃,共產黨的官咋說也比國民黨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