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忙得不可開交之時,路憲文常常想起張樹藩,不止一次對身邊工作人員發出感慨:行署這塊,張專員幹事如果能穩一些,我該省多少力呀。他盡管打內心欣賞張樹藩的能力,卻不喜歡張樹藩的性格,因為他總覺得張樹藩行事“愛捅婁子”,搞得他不得不認真把關,生生增加了許多工作量。

這天,路憲文又伏案忙到深夜,麵對案頭一份“基層幹部出現違法亂紀現象”的情況簡報緊皺眉頭。大災之年,基層幹部和群眾一樣都命懸一線,所謂的“違法亂紀”也隻不過多拿幾個饅頭、多喝一碗稀飯,說到底頂多是“多吃多占”。這樣的問題如何處理?為此撤掉一些基層幹部是不是小題大做?基層幹部和其家人也要活命嗬。如果置之不理,會不會真像簡報中分析的那樣“影響群眾信心”?這個看似不大的問題卻讓路憲文陷入矛盾之中。

他想聽聽張樹藩的意見,於是吩咐秘書去請張樹藩。

張樹藩來了,路憲文說:“樹藩呀,這麼晚了還折騰你跑過來,我是越來越離不開你了。這幾天寢食不安,一大堆事理不出頭緒,得聽聽你的意見。先喝杯水,聽我慢慢講。”

張樹藩聽路憲文介紹完情況,說道:“書記呀,這種情況也在我意料之中,都是為保命嘛。可依我看,幹部多吃多占的實質是特殊化,後果是脫離群眾,問題並不小。應該立刻開展‘反特殊化、反脫離群眾’活動,使每一個黨員幹部都明白,我們共產黨人當官不是首先為自己著想,而是時時刻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尤其在危難之時,共產黨人更應該與群眾同舟共濟,讓群眾真真切切地看到共產黨人與他們生死與共的決心與風采。”

路憲文說:“樹藩就是樹藩啊,你這番話我從別人嘴裏聽不到,他們隻會當我麵說‘書記咋說咱咋辦,堅決落實書記指示’。是啊,脫離群眾,哪還有‘血肉相連’,‘兩反’活動馬上布置下去,我要親自出馬,你也要衝在前麵,這項工作必須抓好。”

兩人此舉可謂一片苦心,他們希望共產黨人在群眾心中永遠保持高大形象。

可是,一片苦心換來的卻是一盆冷水。路憲文把開展“兩反”活動的想法報告給省委,省委主要領導冷冷問道:廬山會議以後,廣大黨員幹部革命熱情空前高漲,黨群關係空前密切,哪來的“特殊化”?哪來的“脫離群眾”?不要想當然。

省委主要領導分明不支持“兩反”活動,這讓路憲文大惑不解。路憲文想,以往省委主要領導喜歡聽讚歌、唱讚歌,倒可以理解,因為全國都在“鼓勁”。可現在情況不同了,問題接連不斷往外蹦,有些問題已嚴重到危及群眾生命、危害黨的威信的程度,為什麼還不正視?

路憲文又叫來張樹藩,通報了省委主要領導對“兩反”活動的態度,茫然道:動不動就把“戰略”、“大局”掛在嘴邊,難道不正視問題也是戰略和大局需要?讓人無法信服啊。

張樹藩一針見血,說,什麼“戰略”、“大局”,糊弄小孩子去吧。除了想掩蓋問題,沒有其他解釋。“兩反”活動該不該搞,你下各縣先考察一下就知道了。

路憲文首站來到信陽縣雞公山公社,他沒有告訴縣、社領導,傍晚時分悄悄走進一個村莊大食堂。他看到的是,村民們排著長長的隊伍領取食物,每人隻領到半碗稀飯。他問一位老漢,哪個是村支書?老漢說每天開飯都看不到支書和村長。

路憲文又問:他們不來咋領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