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縣長這番話,水利局局長覺得自己的確沒必要再多嘴了。但職業習慣令他仍甩不掉心中憂慮,心想:自己當不了家,發現問題也不能看笑話,該咋補台就咋補台。
水利局局長急忙連夜召集全局技術人員,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吃飯、不睡覺,一周內必須完成勘測、拿出圖紙!
勘測數據、圖紙如期趕出,水利局局長看後冒出一頭冷汗,急忙找到楊守績,顯得憂心忡忡地說:“書記啊,勘測數據出來了,百裏大堰上遊到下遊的落差不到一米,修成了也流不下水,是個廢堰,您看咋辦?”
的確,如此微小的落差,渠水根本無法流動,這是常識性的問題。楊守績對本縣東西向的地形很清楚,豈能不知百裏大堰的成敗?但他要的是另一種“清流”,這一清流不在渠堰。楊守績“醉翁之意不在酒”,又不好對外講明,一講明,整個計劃就會中止。他看著站在自己麵前的水利局局長,想了又想,終於說:“關於上下遊落差的問題,不許對任何人透露,這是紀律!對本局技術人員,你就說勘測數據可能不準確,暫時放下不搞了,安排他們幹別的。你是個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同誌,從今天起增補你為副指揮長。”
我的楊書記啊,您到底想幹什麼?水利局局長滿目驚愕,望著楊守績點點頭,緩步離開辦公室。
水利局局長離開一個多小時後,縣委副書記又來了,進門就說:“楊書記,水利局局長是個好同誌,他知道咱倆私交好,就把情況給我講了,希望我來勸勸你。我一聽就清楚你要幹什麼,可是後麵咋收場?你得考慮後果啊。”
楊守績坦然一笑,說:“到底是知己,瞞過誰也瞞不過你。罪名是違背科學、勞民傷財,後果是丟官或者坐牢,橫豎不會有好果子吃。這算不了什麼,我已有準備。夥計,別再勸,我鐵了心了。唉,到那時候,你得替我照顧好老婆孩子。”
縣委副書記淚花閃閃,緊握著老朋友的手說:“共產黨選出你這個縣委書記沒走眼,固始老百姓遇到你這樣的官真幸運,我交上你這位朋友也算好造化!幹吧,也算我一份,不能患難與共還叫什麼好兄弟!”
楊守績說:“有這份心意就夠了,不能都賠進去啊,得留個守家護院的。”
百裏大堰工程開工初期,各公社負責人也都心中疑惑:這麼大的工程,咋就沒個“套路”?過去搞水利建設工程,楊書記幾乎天天釘在工地,反複強調進度、強調質量,這次咋沒這種氣氛?盡管水利局局長已向他們明確傳達了縣委楊書記“就是挖條溝,不怕慢”的意思,但他們還是按捺不住,紛紛找楊守績要“套路”。而楊守績送給他們的“套路”隻有一句話——我還不急,你們急啥?
不久,工地上傳出幾句順口溜:
這個工程真好幹,
晃晃悠悠不嫌慢;
原想工地脫層皮,
誰知不用流大汗;
領導不急咱不急,
反正天天都管飯。
楊守績聽到這段順口溜,心中泛起苦澀,順手寫下:
說好幹也不好幹,
慘重代價在裏麵;
你不流汗我流淚,
可憐妻女度日難;
心急如焚選下策,
不愧百姓不愧天。
這天傍晚,楊守績又來到工地,轉了幾處,發現都有不少老人、孩子在附近晃動。一處工地的負責人對楊守績說,是附近村莊的人,來工地想蹭口飯。
楊守績朝他們招招手,許久,隻有一位老人步履蹣跚走過來。老人聽說眼前招手這位是縣委楊書記,連忙跪下哀求道:“書記救命啊,我這把老骨頭沒就沒了,小孫子餓得隻剩口氣了,給碗飯救救孩子吧。”
楊守績連忙攙起老人,滿目愧疚。他對工地負責幹部說:“把遠處那些老人孩子也叫來,每人給兩個饅頭。”說完朝下一個工地走去。
隨行人員從楊守績的表情能夠看出,書記心情沉重。的確,那位下跪的老人讓楊守績感到極度痛苦,他邊走邊對隨行人員說:“剛才那一幕,我一輩子也忘不了。民無食,官之罪,該下跪的應該是我楊守績啊。”
副指揮長說:“書記啊,地委、省委的精神咋就和下麵想的不一樣?老聽他們的,越弄越糟;不聽他們的,就是錯誤。這可咋辦?”
楊守績停下腳步,對大家說:“咱們共產黨的宗旨是什麼?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誰定的?是黨中央、毛主席。咱們固始縣眼下最要緊的任務是全心全意保護老百姓的生命,這完全符合黨中央、毛主席的要求。所以,你們要記住,隻要是為了老百姓,就沒錯;就是錯了,也是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