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凱瑟琳早有準備,她想馬歇爾肯定會要追查這件事,因而將推薦信留下了一份底稿,她一邊哭,一邊把壓在寫字台玻璃板下的底稿拿給馬歇爾看:
“致美國海軍有關人士”
“持此信者善捕狗。”
落款是喬治·C·馬歇爾夫人。
馬歇爾看後,仰頭大笑。
作為陸軍參謀長,對於龐大而又複雜的人事安排,馬歇爾有著決定權。幾百萬的軍隊,需要各級的指揮官員。當美國卷入戰爭的時候,馬歇爾最感到困難和棘手的問題,就是如何把真正有才能的年輕指揮官挑選出來,安排到合適的崗位。遵循著選賢任能、不拘一格的原則,他培養、選拔了一大批合格人才,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布萊德雷、巴頓、柯林斯、克拉克等,他們基本上都能勝任指揮作戰的本職崗位,這是馬歇爾作為陸軍參謀長最重大的功績。
在選擇人才的問題上,馬歇爾最瞧不起那種為了個人名利而鑽營的人。1942年的一天,他和艾森豪威爾在五角大樓談起軍官晉升的問題。馬歇爾說,有一位參謀人員被安排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仍不滿足,鬧著要求晉升。馬歇爾氣得臉色發青,並且告訴那位軍官:“在這場戰爭中得到提升的是指揮人員和能挑重擔的人,參謀人員是不會得到提升的。”馬歇爾似乎在有意考驗一下艾森豪威爾。他說,有好幾個戰地指揮官要艾森豪威爾去當師長或軍長,但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參謀人員,他告訴艾森豪威爾:“你是一個準將,而且你還將是一個準將,沒有什麼可說的。”這實際上是向艾森豪威爾暗示,不要在他麵前提晉升的問題。艾森豪威爾回答,他自己對晉升毫不在乎,隻是努力盡自己的職責。艾森豪威爾的回答,使馬歇爾非常滿意。在10天之內,他就親自向參議院寫信,要求將艾森豪威爾提升為少將,接著,又派遣他去歐洲指揮盟軍作戰。這充分反映了他對艾森豪威爾的信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歇爾所選用的人才,大都在20世紀20、30年代同他共過事,他對他們都比較了解。對於與他沒有共過事但是大家認為確實有才華的人才,他也一樣重用,決不另眼相看。所以,沒有人批評馬歇爾用人不當或是任人惟親。有一位年輕的職位不高的軍官,馬歇爾一點也不熟悉,但有不少前線高級將領指名道姓要這名軍官,憑著這一點,馬歇爾覺得這位年輕人一定表現不錯。於是,馬上晉升他,讓他單獨帶一個師作戰。
對於那些不稱職的軍人,馬歇爾不會讓他們得到晉升,晉升了的,也會毫不猶豫地予以降職,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是如此。
巴頓將軍向史汀生部長推薦了一個名叫史密斯的軍官到裝甲部隊去任職。史汀生與馬歇爾進行商量,馬歇爾堅決不同意。他告訴史汀生,史密斯是他的朋友,在上年的軍事演習時,因表現不錯,得到提升。但提升以後,不思上進,幹得不好,證明此人能力存在問題。
有一位高級將領,是馬歇爾很要好的朋友,馬歇爾還是這位將領兒子的教父。在他兒子出生時,馬歇爾整夜沒睡,在醫院的走廊上走來走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位朋友犯了一個不可原諒的判斷錯誤,馬歇爾照章辦事,將其少將的軍銜降為上校。
在選用人才方麵,馬歇爾最不能容忍那些討價還價、畏首畏尾的人。1942年,美國要選派一名夠級別和資格的軍官來中國。首先考慮的對象並不是史迪威,而是休·德魯姆中將,但德魯姆有些猶豫不決,好像到中國來擔任職務是大材小用,委屈了自己。接著,德魯姆又向史汀生寫了一封信,表示他願意服從安排。史汀生把信交給馬歇爾。馬歇爾覺得,這正是德魯姆不能勝任工作的證據,它表明德魯姆試圖保護自己,以免因抗拒命令而黨到批評。
馬歇爾也討厭那些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人。他要求各級軍官和他的部下敢說敢幹,承擔責任,精益求精。他把工作的相當一部分交給助手們去幹,助手能夠幹好和處理的問題不要推卸給他。艾森豪威爾回憶說:“馬歇爾對推卸責任者很反感,特別是把責任推卸給他。他堅決主張,他的主要助手應該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按照自己得出的結論去思考和行動。”
參謀人員,脫離軍隊,遠在後方,如不調查研究和深入實際,就很容易犯主觀主義和閉門造車的錯誤。馬歇爾很重視這一點。他強調各級參謀人員要親臨前線,考察地形,與指揮官密切配合。而他自己,身在華盛頓,不能抽身經常到前線巡視,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派出許多巡回軍事特使,不斷在各地戰場調查,發現問題,能夠就地解決的即就地解決,不能就地解決的,上報研究以後解決。
一件小事,證明了這種實地調查和考察的意義。馬歇爾每到一個營地,都不要當地司令官陪同,隻帶著他的司機出發,一路傾聽各種怨言。正是這種作風,才使他真正了解到了東南亞某地航空站士氣低落的真正原因。航空站的站長向馬歇爾報告,飛行員們表現得煩躁不安,原因是經常要同日軍進行空戰,回來時精神疲憊,他們應該得到輪換和休整。但馬歇爾根據自己的親自調查和走訪得出了與航空站站長稍有不同的結論。馬歇爾發現,航空站裏士氣低落的主要問題,不在於飛行員,而是飛機修理人員。因為當地氣候悶熱,潮濕,蚊子成群,士兵大都得了瘧疾,全靠使用藥物來維持,結果暈暈乎乎,身體虛弱,以致機修人員在維修飛機時都不清楚自己是在幹什麼。維修的工作都在晚上進行,燈光昏暗,許多飛機根本沒有修理,或是沒有修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