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劇終曲(2)(1 / 2)

馬歇爾一生中,擅長安排國葬,曾為不少達官貴人操辦葬禮。1923年,作為潘興將軍的副官,他為哈定總統的靈車專列配備人員,確定行車路線,一路把遺體從美國的西海岸運送到華盛頓。1945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逝世,他一手操辦葬禮,備極哀榮,羅斯福夫人對馬歇爾表示了衷心感謝。1948年潘興將軍去世,他又操辦了盛大的國葬儀式。

而對於他自己的身後之事,馬歇爾自己早有安排。1956年,他口授了遺囑:“簡葬於我,一如美國陸軍為自己祖國光榮盡職的每個普通軍官。切勿鋪張,力戒盛典。葬儀從簡,僅限親屬參加。不事聲張,尤為至要。”

遵照馬歇爾的遺囑,沒有在美國國家大教堂舉行葬禮,也沒有停靈在國會大廈供人瞻仰,沒有邀請貴賓,沒有致悼詞,葬禮隻限於家屬和最親近的幾個人參加。凱瑟琳對葬禮的安排略作變動,讓不打開的靈柩在國家大教堂附屬的伯利恒小教堂停放了一夜,葬禮舉行時,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出席。

10月20日下午,靈柩被運到阿靈頓國家公墓無名英雄墓山下的一塊墓地,隨著一陣尖厲的排槍聲,靈柩緩慢地放入墓穴,接著就是平和、安詳的安息號聲。

喬治·凱特利特·馬歇爾,永遠安息了。

兩位重大人物再度對馬歇爾作了評價和追憶。

丘吉爾說:“他是(當代)美國最後的一位偉人。”

杜魯門說:“他是我們這一時代偉人之中的偉人。”

讀者諸君,您的評介如何?

二、領導藝術

馬歇爾一生事業的最高峰,是他擔任陸軍參謀長的時候,並且獲得了在美國曆史上一個參謀軍官所能獲得的最高聲譽,贏得了他本國同胞、也贏得了盟國領導人對他的尊重。這是不簡單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參謀長是誰,美西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參謀長是誰,除非是專門研究軍事曆史的,否則很少有人知曉了。名垂千古的是那些在戰場上橫戈躍馬、指揮若定的將軍們。馬歇爾沒有在戰爭中擔任過重要的戰地指揮官。在他去世幾年後,一位研究他的軍官說:“對馬歇爾將軍的任何研究,都應該強調至為重要的一點:他是一位參謀軍官,而且,就以這種身份立於最偉大的將領之列。然而,他不是戰場上的一個格蘭特或者布萊德雷,甚至他穿上野戰軍服時,看上去也不像。”

馬歇爾贏得的巨大聲譽,從時代背景來講,主要是他當參謀長時期美國所卷入的那場戰爭的極端重要性,對世界對美國都是一個極其嚴峻的挑戰,但同時也給予了美國一個從經濟巨人走向全球政治、軍事大國的機會。美國正是通過這場戰爭,完成了從一個經濟巨人向世界政治霸主轉變的過程。這給予了馬歇爾一個展露才華、為國盡忠服務的機會。

戰後初期,世界局勢動蕩不安。美國要把它在大戰中獲得的成果,加以穩定、鞏固和擴大。麵對著種種危機和挑戰,馬歇爾又被推到了曆史的前台。出使中國,當國務卿,做國防部部長,這都並不是什麼注定會帶來偉大影響和曆史聲譽的職務。但馬歇爾擔任這三個職務的時期,麵對和處理的問題都特別引人注目,因而能在曆史的進程中,重重地打下他自己的印記。這些都是時代使然。

但僅僅提到這些還是很不夠的,或者說,這還不是我們研究馬歇爾這個曆史人物的主要方麵。關鍵的問題還在於,通過對他生活工作的清理,挖掘支撐他人生信仰的品德,為人處世的原則和領導工作的方法。

有些人相信天才,有些人反對天才。如果依照我們通常對天才進行衡量的標準來看,馬歇爾很顯然不能歸人天才一類。在少年兒童時期,他智力平平。如果單從學習成績一項看,他還有些愚鈍。以後在軍事學校學習,剛開始,馬歇爾也並非出類拔萃,他取得的成績和進步,完全是通過刻苦努力的結果,並沒有任何先天的優勢。

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可以總結出一套成功的工作經驗和為人處世的技巧。馬歇爾的成功,從大道理方麵講,是他願意為國家和公眾服務的精神品德,但如果從具體的行為方式分析,又呈現出若幹為人們矚目的特點。這些特點的精神已經體現於前麵諸章節的文字敘述之中。

國外的研究者和對馬歇爾持讚賞態度的人,大都把他形容為具有“利他主義、容忍和獻身”精神的典範,這當然是站在西方資產階級立場上說話的,我們不會把他拔得那樣高。但是,馬歇爾有一點比較高明或者說明智,即很注意對權力的把握和應用,時常避免濫用權力。在權力的追求方麵,常常比較有節製,或是說適可而止。特別是注意不以手中的權力來為家人和親屬謀取利益,各方麵要求都非常嚴格,很注意影響。而不少權力的握有者,很不注意這一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結果弄得非常被動,栽了跟頭,有些甚至身敗名裂。

凱瑟琳深知馬歇爾的這一性格,所以,從來也不利用丈夫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的孩子和親屬謀取利益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