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唯心論哲學家——柏拉圖(1)(2 / 3)

學園的名字與學園的地址有關,學園的校址所在地是在希臘的傳奇英雄阿卡得米斯(Academus)的祭壇之上,因而以此命名。後來,歐洲各國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都源於這個單詞。柏拉圖創立學園的曆史地位,在整個人類文化史的發展進程中,無疑是極其高尚的和令人敬仰的。為此,亞裏士多德稱頌這座學園是西方的第一所大學。的確,它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

學園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柏拉圖在那裏除講授哲學之外,還講授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聲學、植物學等自然科學知識,但以哲學為最高課程。學園的目標不是傳授實用的技藝,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論智慧,吸引了各地的學生到此學習。學園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

柏拉圖創立學園的曆史地位,在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進程中,無疑是極其高尚和令人景仰的,為此,亞裏士多德稱頌這座學園是西方的第一所大學。

公元前367年,柏拉圖再度出遊,此時學園已經創立二十多年了。他兩次赴西西裏島企圖實現政治抱負,將自己的理念付諸實施,但是卻遭到強行放逐,於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餘下的大部分時光是在雅典度過的,傳授哲學學說和纂寫哲學論著。他的最著名的弟子是亞裏士多德。亞裏士多德17歲來到學園時,柏拉圖已60歲了。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圖以81歲高齡去世。

經典著作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這些書,大多數是有關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有文學藝術美學的,也有關於神學和玄學的。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經過後世一代代學者艱苦細致的考證,其中有24篇和4封書信被確定為柏拉圖作品,柏拉圖的著作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致,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柏拉圖在講學過程中寫出對話集:《蘇格拉底的申辯》、《克力同篇》、《理想國》、《巴曼尼得斯篇》、《會飲篇》、《斐多篇》、《斐得若篇》、《美諾篇》、《蒂邁歐篇》、《克裏底亞篇》、《普羅泰哥拉篇》、《高爾吉亞篇》、《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等。這些對話集,充滿迷人的魅力,彌漫著幽默睿智的芳香。它們不但是偉大的哲學著作,也是不朽的文學經典。而反映柏拉圖政治和道德思想內容最豐富的作品當屬《理想國》,幾千年來一直膾炙人口,盛譽不衰。

內容精要

《理想國》

柏拉圖的《理想國》,分為六大部分,(一)關於公道正義的觀點;(二)國家和個人的正義、理想國的構思與設計;(三)執政的哲學王,以及關於兩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關於存在與認識的四個階段的學說,有關善的理念、教育的課程、辯證法等思想;(四)社會和靈魂的退步、論各種政治製度;(五)哲學和詩之爭;

(六)論不朽、重新回到正義的問題。由此可見,上述的第二、三、四這三個部分是全書最重要的部分。

《理想國》和柏拉圖的其他著作一樣,采用的是對話體。全書從外部形式看,是敘述蘇格拉底前一天在貝爾斯的塞弗拉家和克拉根、派拉麥克、哀地孟德、斯拉雪麥格、克立托芬等人談話的經過,實際上是由一係列漫長而不間斷的對話所組成的。

根據以上線索,我們可以把全書勾畫出如下的思想脈絡:第一章是全書的“引言”,主要是討論公道的含義及其與利益、幸福的關係。為了弄清這一問題,在第二章前半部分中,作者提出從“大而顯者”入手,先辯明國家的公道與不公道,再以個人的公道與不公道同它進行互相比較。自第二章後半部分到第五章前半部分,對話轉入了對理想國的構造與設想的討論,並把國家和個人具有的四種美德(智慧、勇敢、節製、公道)進行了類比。從第五章後半部分開始便轉入探討實現理想國的最簡捷的道路,著重闡述“哲學王”以及有關哲學思想,直到第七章始才告一段落。在第八、第九章兩章中柏拉圖考察了當時希臘諸城邦盛行的四種政體(榮譽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僭主政體),並對這四種政體的利弊及其演變原因作了分析說明。最後,在第九章和第十章的結尾部分中,柏拉圖明確回答了先前提出的問題:無論對於國家和個人,公道者與不公道者相比,公道者將會贏得更大的利益和幸福。下麵分別依次對上述內容進行簡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