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微軟公司已無可爭辯地在微型計算機語言的市場上,占領了統治地位。微軟公司1977年財政年度的銷售額為50萬美元。當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等大企業決定向市場推出它們自己生產的微型計算機時,它們都向微軟公司采購BASIC軟件。在所有不同的計算機和操作係統中,微軟公司的BASIC似乎已成了公認的標準件。
蓋茨的精明,可以確保微軟成為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要成為未來軟件業,乃至整個計算機業的霸主,微軟卻不得不依賴“神助”。最早幹起計算機軟件編程的不是蓋茨,而是他的朋友和競爭對手加裏·基爾代爾。這位海軍研究院裏的教授,在PC研製上起過重大作用。作為最偉大的程序設計員和設計家之一,他搞程序主要是出於縝密思維的雅興,而不是為了賺錢。他為英特爾8008芯片寫出了PL/I這樣大型的、複雜的計算機語言,他也是解釋型BASIC程序的發明者,他所開發的CP/M操作係統更是差點斷了蓋茨飛黃騰達的美夢。而如果沒有基爾代爾這個堪稱“PC之父”的先驅,也不會有今天的微軟。與MITS合作期間,蓋茨和艾倫用BASIC開發出一個簡單的DOS,但很不好使,而且居然和別的微機不兼容。MITS的競爭對手IMSAI公司則找到基爾代爾,以25000美元買下CP/M的許多使用權,馬上把蓋茨的“傑作”給蓋了。CP/M成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具影響的PC操作係統,可在當時流行的上百種PC上運行。基爾代爾最大的遺憾就是錯過了與IBM合作的天賜良機,而將這一機會拱手讓給了蓋茨。1980年,IBM準備進軍PC市場,想購買CP/M操作係統。蓋茨表現出十足的騎士風度,願為IBM安排與基爾代爾的會晤。因為此時,蓋茨手中除了BASIC還一無所有。
對這項本世紀最值錢的買賣何以錯失的問題上,有許多版本。有人說談判時基爾達爾剛好不在,他妻子多露西覺得IBM的協議對自己不利,沒有爽快地簽下協議,而心急火燎的IBM退而求其次,就決定與蓋茨聯合開發新的操作係統。為了趕時間,蓋茨選中了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蒂姆·帕特森搞的一個叫“快手和下流”(QuickandDirty)的操作係統,連公司帶人一塊買下。將產品作了一番改進,包裝後就成了後來名震天下的MS—DOS。其實帕特森的產品是在基爾代爾老版本的CP/M8086上做修改和簡化而成的。1980年11月,IBM與微軟簽訂了合同“螞蟻”傍上了巨人,而且後來也成了巨人。
四、夢想起飛
1981年8月12日,IBMPC問世。負責這個項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業的“教父”,他也是IBM中唯一讓蓋茨誠服的人。這位“教父”在1984年就給IBM帶來40億美元的收入,光這一塊就可成為美國第74大公司,也是僅次於除去這一部門的IBM和DEC的第三大電腦公司。埃斯特利奇對PC的眼光可以與蓋茨媲美。隻是IBM官僚病複發,換上了洛伊來代替他的位子。洛伊對PC幾乎一竅不通,這位自以為很高明的人為微軟留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空子。1985年6月,微軟和IBM達成協議,聯合開發OS/2操作係統。根據協議,IBM在自己的電腦上可隨意安裝,幾乎分文不取。而允許微軟向其他電腦廠商收取OS/2的使用費。當時IBM在PC市場擁有絕對優勢。兼容機份額極低,洛伊幾乎不假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機市場已達到80%的份額。微軟在操作係統的許可費上,短短幾年就贏利20億美元。當然,雙方在OS/2上的合作未能持續下去。微軟從1981年就開始開發後來稱之為“WINDOWS”的操作係統。
由於以往的巨大成功,圖形用戶界麵已成了各軟件公司重點開發的技術焦點。微軟公司也決定將MS—DOS轉變為圖形用戶界麵,就是將黑白單色、艱澀難懂、以文字為基礎的環境功能,變成色彩鮮豔、易學易用、以圖像為基礎的環境功能,這就是微軟公司視窗軟件的由來。
但是,這是項十分艱巨的任務。當時個人計算機的內存容量低,用常規方法顯示圖形,使視窗軟件的運行速度極慢。此外,這套軟件包含的內容之多,涉及範圍之廣,複雜程度之高,都是MS—DOS所不能比擬的。許多軟件公司也正在做這項工作。
視窗計劃現在被視為微軟公司頭等大事,軟件設計和程序調試人員逐漸增加到30餘人,多個程序師都進入到近似瘋狂的狀態。全體人員開足馬力,幾乎沒有白天和黑夜的分別。有位擔任測試工作的程序師尼威將自己的睡袋也搬到實驗室,整整一個月足不出戶,傻乎乎等待著每個程序編寫完成,以便不耽誤一分一秒的測試時間,由此贏得了“瘋子”的綽號。
這套程序的85%是用C語言編寫的,其餘的關鍵部分則直接采用彙編語言寫作。這個視窗軟件總共耗費了11萬個程序工作小時,其難度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