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20世紀(3)(2 / 3)

梅諾蒂受到了巴伯家庭的歡迎,逐漸融入到他們的生活當中。兩人互相學習英語和意大利語。1928年,巴伯的一首小提琴奏鳴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巴恩斯獎,他便有了資金到歐洲各國旅行。在意大利,巴伯也受到了梅諾蒂家庭的隆重接待。在夏天的末尾,巴伯便開始進行第一部鋼琴協奏曲的創作,受到了好評。他還根據愛爾蘭作家謝裏丹的喜劇創作出了大型管弦樂作品《造謠學校》序曲。這部作品讓他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巴恩斯獎。1935年,巴伯獲得了美國的羅馬獎,1935與1936年,他又兩次獲普利策旅行獎金,於是在1935-1936年間,巴伯有一次踏上了去往歐洲的旅行。

1936-1938年間,巴伯創作出了他的第一部弦樂四重奏,將其中的慢板樂章改編成弦樂作品,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弦樂柔板》。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交響樂團為其作了首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一段時間,可是說是巴伯人生中最為輕鬆快樂的時間,他和梅諾蒂誌同道合,埋首音樂之中,事業和名望如日中天。

1938年,巴伯來到美國的柯蒂斯音樂學校教授作曲與配器,並繼續著作曲事業,創作出了《第二樂隊散文》和合唱作品《秒表與軍械圖》等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巴伯應征到德克薩斯州的沃斯美國空軍總部服役,在此期間,他為空軍寫了《第二交響曲》(即《飛翔交響曲》)。若幹年後,這位對自己嚴格要求得近乎苛刻的作曲家認為這部作品缺少交響樂的整體性,於是把樂譜盡數撕毀。在1984年,多得有心人又發現了殘存的曲譜稿件,於是這部作品才能重見天日。

1943年,巴伯和梅諾蒂購買了一處房產,是紐約州基梭山的一座大別墅,他們將它稱之為“摩羯宮”。這裏成為他們的愛巢,兩人在摩羯宮裏住了將近30年,這裏也成為許多藝術家們常常聚會的地方。這裏給了巴伯無限的創作靈感,在這裏巴伯創作了《摩羯宮協奏曲》和第一部美國“大”歌劇《瓦妮薩》。

然而,巴伯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沉重的打擊。大都會歌劇院委托他為林肯中心的新劇場開幕寫一部歌劇,劇本由意大利導演澤非瑞利根據莎士比亞的劇作《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改編而成。歌劇完成之後,澤非瑞利希望能夠將它製作成一部舞台大歌劇,因此安排了眾多道具和群眾演員。結果造成演出的時候,舞台上人員眾多,龐大而雜亂,設備出現了故障,噪聲連天,甚至還有動物的喧鬧聲。結果可想而知,樂隊的聲音被徹底淹沒了,沒人欣賞的到音樂,尤其是巴伯注重刻畫人物內心情感的獨具匠心的音樂。

於是批評似潮水般鋪天蓋地向巴伯湧來,巴伯的創作鬥誌受到了打擊。同時,他的感情上也出現了危機。美國的指揮家馬斯·施佩爾斯出現在了梅諾蒂身旁。為了紀念這段無法挽回的戀情,巴伯創作了組歌《義無反顧》和聲樂管弦樂作品《戀人們》,表達了他對走到盡頭的愛情的不舍與痛苦。

1973年,巴伯賣掉了留有他和梅諾蒂共同回憶的“摩羯宮”,離開了傷心地,來到了曼哈頓。飽嚐人生打擊的巴伯沉溺於酒精的麻醉,甚至還會有間歇性的失憶。他的創作進入了停滯期。

1978年3月,巴伯迎來了他的68歲生日。他的伴侶瓦倫丁·赫蘭茨和眾多好朋友們為他精心準備了生日晚會。在好心情的襯托下,巴伯似乎又恢複了激情與活力。這一年,他創作了《第三樂隊散文》,讓人感覺到了他的信心。

然而,巴伯被診斷出了多重骨髓瘤,在1984年去世。他的墓地旁留下了空位,似乎在等待某個人。他曾經說過,如果梅諾蒂葬到別處,那麼就在此處放一個牌子,上麵寫:“懷念兩個朋友”。

主要成就:

《弦樂柔板》幾乎已經成為巴伯的標簽了。提起巴伯就不能不聯想到這部感傷哀婉而不流於多愁善感的音樂。一種如歌的感覺滲透到他的音樂當中,給人以別樣的刺激。

1936年,巴伯創作了《弦樂四重奏》,《弦樂柔板》是其中慢板樂章,在1938年,巴伯把它從弦樂四重奏裏剝離出來,將其改編為弦樂,成為可以讓管弦樂團獨立演奏的小型音樂會作品。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後一舉成名,從此成為世界各國音樂會舞台上常演不衰的保留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