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19世紀末(5)(2 / 3)

1907年開始,德彪西開始在國外旅行演出,不幸的是他患上了直腸癌,也因此而影響到他的音樂創作,他的作品大大減產。1918年3月25日,在巴黎逝世。

在1890年以前,德彪西的創作風格還在探索階段。他的鋼琴曲當中還保留了中古的調式和五聲音階因素,並且采用了新穎的和聲。他的《月光》已經有了早期印象主義的苗頭,在意境和創作手法上都流露出了印象主義的風格。歌曲創作當中,頗具法國的抒情性,自然流暢。

1890年以後,德彪西的創作進入了成熟階段,完成了一生當中的大部分作品,出現了印象主義管弦樂的傑作,如《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等。管弦樂《意象集》具有明亮的音樂色彩,它采用了鮮明的西班牙民間舞蹈的風格節奏,使音樂語言更加生動。這一段時間裏,他創作了許多由標題小曲組成的鋼琴曲集。這些作品注重畫麵質量,有新穎獨特的構思手法,奠定了印象派鋼琴的風格基礎。在《十二首鋼琴前奏曲》裏麵,已經展現了豐富的印象主義精華,將印象主義的美,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主要成就:

德彪西不算是位高產的作曲家,但是他的作品風格鮮明,既沒有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深刻,也沒有浪漫主義的豐沛情感。他的音樂當中隻有奇異的幻想色彩,那獨特的“印象主義”風格,對20世紀的音樂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德彪西的創作當中體現了鮮明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色,音樂當中較少激情和敘事內容,往往借助於標題和色彩變化來引發聽眾的聯想,卻有較多的暗示成分在其中。他的曲調大多零碎簡短,呈現不對稱的自由發展。和聲當中常常出現不協和音,同時擴展了調域的範圍,采用了中古調式、五聲音階和全音音階。音樂節奏不規則,音響效果細膩,配器精致,和聲細膩。

德彪西創作完成的歌劇隻有《佩利亞斯與梅裏桑德》,共有五幕劇情,創作共耗費了10年時間。故事講述了阿萊蒙德國王的孫子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姑娘,叫做梅裏桑德。戈洛同梅裏桑德結婚後,發現妻子和他的異母兄弟佩利亞斯。於是戈洛大怒之下殺死了佩利亞斯,又將梅裏桑德打傷。結果,梅裏桑德傷勢過重在產下一女之後死亡,而戈洛追悔不已。

德彪西的歌劇裏並沒有展現連貫的劇情,而是用了許多象征性場景,描繪出了一個“夢幻世界”。音樂當中突出了沉默靜寂的氛圍,歌曲幾乎沒有旋律上的發展,聲樂部分幾乎全部用朗誦調完成。音響柔和優美,渲染出詩意的氛圍。歌劇當中,既沒有詠歎調,也沒有重唱與合唱,獨唱部分如私語般清吟,體現了一種朦朧含蓄的感覺。劇中的音樂主要集中於管弦樂,和聲帶有印象派風格,樂隊的全奏通篇隻有四次,並且以弱奏來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這種低吟淺唱,使音樂更像是一種詩歌。

德彪西的作品內容主要集中於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某些令人產生遐想的聲音,或者是對夢境的追憶和生活場景的再現。

德彪西的作品《月光》是《貝加莫組曲》第三樂章中的曲子,是受到印象派詩人魏爾倫的詩歌影響而創作的。1884年,德彪西在意大利見到了貝加莫地區秀美的風光,便深深地為之打動。《月光》便是貝加莫月色給作曲家留下的印象,它用朦朧的有多重指向的旋律在聽眾的腦海裏展現了一副畫麵。清輝皓月,雪山堆銀,天地剔透,星野遼闊。在他的音樂裏,月光如水波粼粼,慢慢流淌,瀉滿房間。四下離散的音符打破了旋律的完整,使月光更多了一種“動態”的感覺,激蕩起人們心中的共鳴,思緒起伏萬千,卻無法言喻。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也是受到了象征派詩人馬拉梅詩歌的啟發。樂曲用木管樂器組合成豐富的音色變化,形成了獨特的音響效果,如同牧神的笛聲一般夢幻、慵懶。《夜曲》是管弦樂三部曲,描繪了種種不同的畫麵。第1首《雲》用擦奏與撥奏技法同豐富的和聲,展現了色彩斑斕的的雲空。第2首《節日》當中借助複雜的節奏變化,體現了複雜細膩的音響效果。第3首《海妖》用唯美的女聲合唱刻畫出月光傾瀉下的海與海妖,從而反映出繪畫的意境。《大海》是對大自然海水律動的真實描繪,用粗獷的線條和嘹亮的音響,塑造出海浪翻滾的逼真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