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19世紀末(5)(1 / 3)

生平簡介:

1862年8月22日,德彪西出生於巴黎附近的聖·日耳曼·昂萊。他的家庭本是農民世家,祖父本來是販賣酒水的商人,後來做了木匠。父親曾經在海軍當過7年步兵,每年夏天的時候,父母也都會帶德彪西去海邊避暑,因此德彪西對大海就有了深深的感情,父母甚至希望他成為一名海員。

他的父母先是經營了一家小陶瓷店,後來這家小店破產倒閉了。之後,父親又因參加巴黎公社起義而被監禁起來,但是德彪西學習音樂的道路卻沒有因此而停止。德彪西從幼年開始,就顯現了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他的姑姑特意為他安排了鋼琴課。於是,德彪西從9歲時就開始跟隨一位意大利人學習鋼琴演奏。1872年,10歲的德彪西開始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

1884年他因創作康塔塔《浪子》而獲得羅馬大獎,他獲得了獎學金,並得到了一個資格可以在意大利進行為期3年的留學生活。德彪西樂感非常好,幾乎可是達到了說看譜能識音的程度,而且鋼琴彈奏技術也非常出色。但是他渴望打破陳規,不斷探索新的領域,他向學校提交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專業老師的好評,他們警告他說:“對這種暖昧模糊的印象主義傾向,應有足夠的警覺。”其實,在學生時代,德彪西就不喜歡那些遵循墨守成規的正統音樂理論。他曾經有這樣的說辭:“理論是不存在的,音樂的意義就是聆聽,快感就是法則。”

德彪西似乎潛藏著有與生俱來的叛逆者的特質,也可以說是富有創新精神,經常提出匪夷所思的問題,令人難以解答,但自己卻不以為意。在音樂院學習時也常常向老師發出類似的挑戰,在音樂學院的老師大部分都是知名的音樂家,但是麵對他的問題,也經常氣得七竅生煙,火冒三丈。他常常為了摸索創新音響組合,在鋼琴上彈奏一些完全不按照傳統規則進行的和弦,因此也常常遭到老師們的批評與責備。

遞交給學院的這些作品正是他創作風格的初步表現,他從心底偏愛法國印象主義畫家那種輕描淡寫、若有似無的藝術效果,所以他更喜歡讓自己的音樂像是即興而作的。他的音樂標題也是古怪離奇,像《西風看見了什麼》、《飄蕩在晚風中的聲音和香味》等等。1888年,他沒有完成在羅馬的學業就去了德國參加當地的音樂節,在那裏,他看到了瓦格納的歌劇,深深地被震撼了,瓦格納的創作風格也影響了他。

從小的時候開始,德彪西就和別的孩子就不一樣,強烈地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當別人家的小孩子還在對花花綠綠的廉價的一抓一大把的糖果而流口水時,他就寧願選擇一塊小小的精致而美味的蛋糕。他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喜好,這種喜好在音樂當中的表現也和當時許多人不一樣。因此,在學成歸國後,德彪西將精力投入到創作當中,不再以演奏家的身份公開演出。

1887年從羅馬回來之後,他就開始了與蓋布瑞爾·杜邦10年的同居生活,但是卻又娶了羅莎莉·泰克希爾,蓋布瑞爾·杜邦舉槍自殺,沒有成功。而羅莎莉也沒有得到幸福,在新婚後不久,德彪西又與有夫之婦艾瑪·巴鐸克有了私情。在和前夫離婚之前,艾瑪就為德彪西生下了一個孩子。德彪西的私生活風波不斷,朋友也少,他不為人所欣賞的個性也在之後間接影響到了他的作品受歡迎程度。

1905年10月,交響詩《大海》首演,由於他的個人生活不為人們所讚賞,其作品也受到牽連,遭到了許多保守派的攻擊,但這部作品的確是德彪西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經過時間的曆練,最終還是得到了音樂界的高度評價。

他的歌劇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他隻創作一部歌劇,就是《佩利阿斯和梅利桑德》。這部歌劇首演時得到的評價,毀譽參半,遭到不少人的攻訐與責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上演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了這部作品,並且喜歡上了它。《佩利阿斯和梅利桑德》也終於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代新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