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有10部歌劇創作,其中歌劇《水仙女》是其代表作。該劇於1901年3月31日在布拉格民族劇院首演,演出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部三幕悲情歌劇由捷克作家克伐比爾所創作。劇情是:湖裏的水仙女愛上了一位王子,為了要和王子在一起,前去向女妖求助。女妖開出了條件,水仙女必須變成啞巴,而且一旦失去王子的愛必將遭遇到不幸。水仙女義無反顧地答應了,來到人間和王子相愛。結果,在婚禮的當天,王子移情別戀,愛上了鄰國的公主。水仙女隻好回到了湖水深處。之後,後悔的王子來到了湖邊祈求她的原諒,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最後他死在了湖邊。
歌劇包含了四個音樂主題,水仙女悲傷的愛戀主題貫穿了歌劇的始終。其中,水仙女在湖邊如怨如訴的詠歎調,演繹得婉轉優美,抒情動人,扣人心弦。這首《月亮頌》成為了傳世曲目。
“幽默曲”是在19世紀之後興起的一種音樂體裁,各個段落的表情變化極為豐富。德沃夏克的《幽默曲》卻有小夜曲的風格,樸實、自然,不見絲毫“詼諧幽默”。曲調優雅舒緩,采用了複三曲式。第一部分的音樂活潑幽默,俏皮中還略帶絲絲猶豫,細心品味之下輕輕撥動人的心弦,引人入勝。中間部分帶有濃鬱的民族風情,連貫、流暢、唯美、動聽,讓人陶醉其中,難以自拔。同時又有令人興奮的感覺,曲子達到了高潮。隨後是對第一部分的重現,然後歸於沉寂。樂曲的結尾幹淨利落,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格裏格:享有“國葬”禮遇的音樂家
國籍:挪威
生卒年:1843-1907
全名:愛德華·格裏格
職業:作曲家
代表作品:《培爾·金特》、《來自祖國》、《祖國之歌》、《水手之歌》、《鄉土在望》、《挪威民間生活素描》、《挪威農民舞曲》、《茅舍》、《遊吟藝人之歌》、《母親的憂傷》、《a小調鋼琴協奏曲》、《創傷》、《晚春》、《第二小提琴奏鳴曲》、《第三小提琴奏鳴曲》、《g小調弦樂四重奏》、《e小調鋼琴奏鳴曲》、《霍爾堡康塔塔》、《霍爾堡時代》、《g小調鋼琴敘事曲》
生平簡介:
1843年,格裏格生於挪威西南部的城市貝爾根。父親是位成功的商人,母親則出身於名門望族,是位有才華的詩人,會彈奏很優美的鋼琴曲,外祖父曾經擔任過貝爾根愛樂學會首任音樂總監,這樣家庭長大的格裏格有著與生俱來的音樂天分和學習音樂的優越條件。
格裏格6歲便跟著母親學習彈琴,雖然他自小喜歡音樂,可是和大多數的音樂家的家長一樣,格裏格的父母也不希望他從事音樂這一行業。因此將他送去了一般的學校。格裏格討厭上學,為了逃避去學校,頑皮的小男孩便暗暗耍起了小聰明。雨天,他故意躲到屋簷下,讓從屋頂流下來的水滴,淋透了衣衫。這樣子就可以向老師告假回家換衣服。但是有一次,露出了馬腳。那天的雨下得並不大,格裏格身上還是淋個遍,老師便疑心了。於是偷偷暗中觀察,發現了他的小花招。最終的結果是老師狠狠地痛打了他一頓。
格裏格不喜歡去學校的原因可能跟老師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他是那麼的喜歡音樂作品,但是他的這一天賦卻不被老師所認可。老師要求學生們將寫好的作文帶來學校,結果12歲的格裏格卻帶來一首音樂作品。結果老師大發雷霆。格裏格後來寫道:“她抓住我的頭發搖晃我,直到我的眼前什麼都發黑了,並且告訴我把那愚蠢的廢物留在家裏。”
1858年10月,格裏格終於進入萊比錫音樂學院開始專業的音樂學習。在這裏,他如魚得水,跟隨著名鋼琴家莫歇勒斯學鋼琴,跟隨萊涅克和豪普曼學作曲與和聲對位。在學校裏,格裏格從舒曼的師兄弟溫澤爾那兒領略到了舒曼音樂的精華,對他之後的鋼琴曲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