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理查·斯特勞斯根本不懂得政治。在納粹大肆迫害猶太人的時候,他居然沒有發現和他合作歌劇的作者茨威格是猶太人。本來茨威格已經去到國外避難,節目單和海報上的名字也已經被撤下,可是理查卻堅持將茨威格的名字寫上。於是,這一下捅了馬蜂窩。這部歌劇馬上被禁演,並要理查·斯特勞斯立即辭去國家音樂局局長一職。在形勢麵前,理查·斯特勞斯低頭了,他給希特勒寫了一封服軟的信,最終保住了職位。但是此後的日子,斯特勞斯便在自相矛盾、委曲求全中度過。
他的作品被納粹分子利用,作為宣傳品。也因此在二戰結束後,斯特勞斯被流放到瑞士。直到1948年,才被允許返回德國。但是回國後第2年,85歲的他便去世了。
主要成就:
理查·斯特勞斯的音詩,創造了一個新的藝術奇境。他將用來描述故事內容和人物形象的音樂推向了極致,將形象描述得更加具象化。他用精巧的技法發展了對位,又能以各種不同特色的樂器,形象生動地模擬生活與自然當中的各種聲音。同前人的創作相比,他的交響詩似乎更有質感。
斯特勞斯受尼采哲學影響很大,音樂中滲透了悲觀主義,也充滿著對世人的蔑視與嘲諷,在1896年,他為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寫了一部交響詩,將哲學的思想音樂化。既有細膩觸動內心的感情,又有浩淼壯闊的一望無垠。1968年,美國影片《2001年太空漫遊》的配樂就是這部交響詩的“序曲”片段。
在歌劇創作上,理查·斯特勞斯一方麵追求瓦格納的日耳曼式的華麗風格,另一方麵又為莫紮特的高雅精致所動。他的歌劇體現著瓦格納與莫紮特的完美結合。
他的《莎樂美》是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恐怖怪誕的故事。猶太公主莎樂美引誘聖徒約翰未果,便轉向誘惑繼父赫羅德國王,讓國王殺了約翰。但是在約翰死後,莎樂美居然又抱起約翰的頭顱狂吻,最終國王下令殺死了莎樂美。為了這種怪誕的故事情節,表現劇中人物的變態性格,理查·斯特勞斯使用了尖銳恐怖的音樂,用了具有刺激性的和弦,和聲雜亂無章。這一切和當時人們的音樂審美極端不符,因而遭到了極大的攻擊。
歌劇《艾萊克特拉》是一部篇幅很長的獨幕劇,講述了艾萊克特拉為報父仇的故事。艾萊克特拉住進牛棚,被人當做怪物,最後終於手刃仇人,但是大仇得報之後居然狂喜而死。歌劇的主題就是艾萊克特拉深切的仇恨。為了配合這種情緒,音樂也塑造出恐怖怪異的感官刺激,刻畫出人物的複雜性格。
歌劇《玫瑰騎士》的音樂風格則比較傳統,趨於浪漫主義。曲調帶有德國南部民歌和舞曲旋律的特色,劇中采用了悅耳動聽的詠歎調和重唱,富有情趣和幽默感,易於得到人們的欣賞。
《阿爾卑斯交響曲》是理查·斯特勞斯所創作的一幅壯美的音畫,他通過華麗的音色和浩大壯闊的場麵來引起內心的回味與感慨,達到與聽眾心靈上的共鳴。在這裏,既有對大自然由衷而產生的崇敬之情,又能體會到作曲家對人生的體悟。雖然被稱為交響曲,但這部作品卻可以作為交響詩甚至是交響詩組曲。整部作品由22個樂段組成,各個樂段都有各自相對應的標題。通過時間和場景的轉移變換,將登山的旅行像電影畫麵一樣做了詳盡而寫實的描述,旅途中登山下山的經過,拂曉黃昏的晝夜變化,風雨雷電以及各種遇險的經曆,惟妙惟肖,都給人極其強烈的畫麵感,因此這首作品被人稱為“電影配樂”。
理查·斯特勞斯在歌劇中展現的刺耳怪異的音樂風格和創作技法,已經初步靠近於20世紀的“新音樂”,對後世的音樂發展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