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出生於音樂世家,斯特勞斯便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習音樂的條件。但是理查·斯特勞斯的父親卻是一個十分保守的人,他崇拜的就是莫紮特、貝多芬等古典大師,對瓦格納等人的創作可以說是深惡痛絕,甚至連聽也不讓小孩子聽。所以說,小理查在家裏受到的音樂教育也十分受限。
1874年,小學畢業的斯特勞斯來到城裏的路德維奇中學讀書。離開了家,少了許多束縛,他的音樂視野更加開闊了。在學校裏,他聽到了瓦格納的作品,觀看了《湯豪森》等著名的作品,深深受到震撼。那一時期,斯特勞斯的音樂風格正在逐步成型,他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交響詩和歌劇題材。
1882年冬,理查·斯特勞斯考入慕尼黑大學學習哲學、美學和藝術史等課程,但遺憾的是,他始終沒有機會進入音樂學院學習最喜歡的音樂。1883年,他離開大學,潛心從事音樂創作。作品在維也納等地演出,贏得了公眾的普遍歡迎。
1884年,理查·斯特勞斯來到了柏林,在那裏,他遇到了著名指揮家漢斯·馮·彪洛。德高望重的彪洛十分看好他,邀請他為美因根宮廷樂隊寫了降B 大調組曲,並親自指揮首演。第二年,理查·斯特勞斯被任命為美因根宮廷樂隊的副指揮,跟隨彪洛學習。但是勃拉姆斯在聽到他的指揮之後,卻反映平淡。在彪洛辭職之後,理查·斯特勞斯本來有機會接任他的職位,成為樂隊的隊長。但是由於理查·斯特勞斯不滿樂隊人數要被消減這一決定,於是毅然決定離開。
然後,他去慕尼黑歌劇院擔任了第三指揮。後來又成為柏林皇家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在指揮領域的地位和知名度節節上升。在慕尼黑期間,他開始創作音詩作品《麥克白斯》、《唐·璜》等作品。這些作品在1889年以後獲得了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理查·斯特勞斯甚至因此被認為是瓦格納之後的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
理查·斯特勞斯的意中人是歌手保琳娜·德·安娜。兩人密切合作了幾部著名歌劇,逐漸熟悉起來。在1894年,理查·斯特勞斯送給安娜4首藝術歌曲作為結婚禮物,兩人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1900年後,斯特勞斯正式將創作中心轉向了歌劇。他的第一部歌劇《貢特拉姆》並沒有取得成功。1901年,他又完成了根據中世紀傳奇創作的歌劇《火荒》。這部作品在德累斯頓首演,大獲成功。在勝利的鼓舞之下,斯特拉斯的創作勁頭更大了。
1903年,他又完成了歌劇《莎樂美》,這部作品在1905年底於德累斯頓首演。但是演出之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部歌劇的風格與以往有了極大的不同,歌劇中對變態情欲的描寫尺度太寬,甚至連德國皇帝也認為這是一部病態的作品。在各國演出的時候,都受到了審查機關的非難。但通過這部作品,斯特勞斯的音樂走向了國際。
1908年,斯特勞斯與奧地利詩人、戲劇家雨果·馮·霍夫曼史塔爾合作。創作了歌劇《艾萊克特拉》,引起了和《莎樂美》一樣的轟動效果。1910年,兩人又合作完成了一部喜歌劇《玫瑰騎士》。這次的作品回歸傳統,因而在德累斯頓公演的時候,受到的是歌劇界的普遍讚賞。但到1923年,兩人第3次合作的《埃及的海倫娜》遭遇到了失敗,有人認為斯特勞斯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
理查·斯特勞斯一向不問世事,全心投入到音樂創作當中。但是,政治卻找上了他。一戰爆發之後,以希特勒為首的國家社會黨當政。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十分反感納粹黨人迫害猶太人的行徑,堅決拒絕參加拜羅特音樂節的演出。而理查·斯特勞斯則代替托斯卡尼尼指揮了這場有納粹黨要人參加的演出。理查·斯特勞斯在當時的音樂界很有聲譽,納粹黨認為他在輿論宣傳方麵,非常有利用的價值,便將他的這個舉動大肆渲染了一番,將他塑造成為納粹服務的音樂人。在理查·斯特勞斯還未反映過來的時候,就被任命為國家音樂局局長。而這一切理查·斯特勞斯卻毫不知情,他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被抹上了不光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