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戴留斯對音樂創作的那份熱忱,醉心於各種音樂體裁的寫作:歌劇、合唱、管弦樂曲……各種各樣美妙的旋律都在他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流淌。深刻展現愛與激情主題的歌劇《鄉村羅密歐與朱麗葉》,氣勢恢宏壯觀的《阿巴拉契亞》,頗具民歌風格的狂想曲《布裏格集市》……在艱難的日子裏,戴留斯就依靠著這些美妙的旋律和音符在尋求情感上的慰藉。
一戰期間,為了躲避戰火,戴留斯夫婦來到了英國,在英國期間,戴留斯的健康狀況嚴重惡化。回到法國之後,他的身體依然不見好轉。之後便慢慢癱瘓,然後失明。雙目失明的戴留斯,終日裏隻能躺著或者坐著,無法行動。相信一般的人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折磨,但是戴留斯卻平靜地接受了這一切。他喜歡坐在午後的陽光裏,聽妻子讀書讀報的聲音,聽留聲機裏傳出自己創作的音樂。在一位青年音樂家恩裏科·芬拜的幫助下,戴留斯甚至堅持口述完成音樂創作,就這樣他完成了《驪歌》、《夏日之歌》等作品。
1929年10月,戴留斯受邀來到倫敦,參加了一個他的作品音樂會。在音樂會上他收到了潮水般的掌聲。之後,大量的榮譽接踵而至,榮譽侍從勳位、榮譽市民稱號,甚至是牛津大學的名譽學位等等。然而,戴留斯的生命之旅也即將走到了盡頭。在1934年6月10日,戴留斯去世了,沒有任何宗教儀式。1年之後,遵照戴留斯的遺願,他的遺體被運回英國南部小鎮利普菲爾德。被安置在一座小教堂的墓地裏,戴留斯的墓旁種滿了月桂。
主要成就:
戴留斯是一位用曲調作畫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中散發著挽歌般的高貴。他的音樂中總有一種天馬行空的靈光,富有詩情畫意。
戴留斯有幾部著名的合唱作品,其中《海漂》與《生之彌撒》是當之無愧的代表作品。《海漂》的歌詞來自於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歌,通過男中音獨唱、合唱和管弦樂的伴奏,將一幅生動的海景圖展現給聽眾,在抒情之餘,更多一份力量。《生之彌撒》是以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為題創作而成,戴留斯熱愛詩歌,他敬仰著尼采,相信著尼采所說的超人的存在。在病痛折磨之中,戴留斯通過創作來忘卻苦難。他說:“創造快樂才是人間唯一真正的歡樂。”
戴留斯有幾首膾炙人口的管弦樂曲,如《夏日花園》、《春日聞杜鵑初啼》和《河上夏夜》等。《夏日花園》當中所描繪的,其實就是戴留斯住宅中的花園。他曾經還給這首音樂一個副標題“幻想曲”。戴留斯曾經向一個朋友感歎自己的作品在英國不受重視,那個朋友便讓他寫點小型的管弦樂曲。戴留斯立刻創作了《春日聞杜鵑初啼》與《河上夏夜》。《春日聞杜鵑初啼》描摹了春天來臨萬物複蘇的景象,更表達出大自然的那種清新。弦樂反複吟詠,使樂章越發帶有幾分神秘,幾聲清脆的長笛之後,整個樂隊之中的和聲似乎有絲絲鄉愁。
在《河上夏夜》中,戴留斯用朦朧的和聲當做繪畫的筆觸,表現夏夜河上霧靄彌漫的情境。微風拂過,水麵蕩起層層漣漪。在結尾處,樂聲越來越安靜,像消失在了彼岸,像流淌進了天邊的夜色之中。
理查·斯特勞斯:浪漫主義的音詩巨匠
國籍:德國
生卒年:1864-1949
全名:理查·斯特勞斯
職業:作曲家、指揮家
代表作品:《查拉圖斯特如是說》、《唐吉珂德》、《死與淨化》、《英雄的生涯》、《莎樂美》、《艾萊克特拉》、《玫瑰騎士》、《唐·磺》、《貢特朗》、《火荒》、《無影夫人》、《阿爾卑斯交響樂》、《間奏曲》、《埃及的海倫娜》、《沉默的婦人》
生平簡介:
斯特勞斯的父親是慕尼黑宮廷樂隊首席圓號手,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斯特勞斯從小便對音樂萌生了強烈的興趣。4歲的時候,就跟隨父親的朋友學習鋼琴,6歲便可以作曲,8歲又跟表兄學小提琴,11歲起,向宮廷樂隊的助理指揮梅耶爾學習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