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時,馬勒進入到維也納音樂學院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係統地學習了鋼琴、和聲、作曲等知識。他還獲得了去指揮學生樂隊的資格。在學校裏,馬勒也認真嚐試了作曲,但是,卻沒有獲得成功,因此他將注意力轉向了指揮。
1877年,為了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馬勒考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曆史、哲學和音樂史。這段時間裏,馬勒廣泛地學習了貝多芬、門德爾鬆等著名音樂家的作品,並認真地學習了同時代的作曲家理查·斯特勞斯的音樂作品。
1880年,馬勒正式開始了他專職指揮家的生涯。先是在巴德哈爾市的夏季劇院謀得了第一份指揮的職務。之後又在奧爾密茨、卡賽爾等地的劇院擔任短期的指揮。這段期間,他沒有相對穩定的收入,但是經過長時間經驗的累積,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熱情而又準確的指揮風格。對於音樂他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為傳統所束縛,不落俗套。
1891年,漢堡市歌劇院聘任馬勒為首席指揮,這次是他首次獲得長期任聘。這段時光是馬勒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時期。除了繼續擔任歌劇指揮外,大部分業餘時間都用於作曲。這一時期,他創作完成了第二、第三交響曲。他的指揮天才得到了勃拉姆斯的認可。
1897年,經勃拉姆斯的大力推薦,維也納皇家歌劇院聘請馬勒擔任音樂總指揮。1902年,馬勒和瑪利亞·沈德勒結婚,婚後生了兩個女兒,一家人倒也其樂融融。但是好景不長,1907年,馬勒特別疼愛的長女在邁爾尼希鄉村別墅夭折。馬勒遭受到了人生當中的重大打擊。隨之不久,馬勒被診斷出有心髒病。其實早在1906年的一次指揮時,馬勒就已感到心髒衰弱。
經過醫生確診,證實馬勒的心髒是遺傳性缺陷,可以補救,但是要非常小心,不能騎車、遊泳或者進行其他劇烈的活動。於是馬勒辭去了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的職務,心中也蒙上了陰影。馬勒常常在走路的時候停頓下來,發現自己的心跳有問題。常常要妻子聽他的心,看心跳是否清楚,是否心跳過快等等。那一年的夏天,成為馬勒“最沮喪的夏天”。
為了避免觸景生情,馬勒賣掉了長女曾經生活過的邁爾尼希鄉村別墅,1908年在托布拉赫買了一幢農舍,簡陋,但群山環繞,環境相當幽美。1908年,馬勒旅居美國,在紐約進行指揮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每年夏天,他還是回到奧地利鄉間農舍進行音樂創作,以旺盛的工作熱情,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馬勒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充滿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年代。奧匈帝國受到德意誌的侵略,波西米亞人又受到了奧地利人的歧視,而身處於少數德語群族中的猶太人,更受到多方麵的歧視。馬勒說:“我是三重的無家。在奧地利作為一個波希米亞人,在日耳曼人中作為一個奧地利人,在世界上作為一個猶太人,到處我都是闖入者,永遠不受歡迎。”現實中的馬勒情感無所寄托,隻能加入羅馬天主教,在宗教中尋求寄托。尤其是中年以後,因為身體的緣故,他時時擔憂著心髒病突發,恐懼著忽然而至的死亡。
1911年2月21日,馬勒在紐約指揮了人生最後一場音樂會。隨後心絞痛發作,他被送往巴黎治療,但病情太過嚴重,醫治無效。熱戀故鄉的馬勒渴望落葉歸根,回到維也納。他達成了最後一個心願,回到維也納之後不久,便在1911年5月8日離開了人世。
主要成就:
馬勒將貝多芬首創的聲樂交響曲形式進一步發展,是貝多芬之後在交響作品中使用人聲的作曲家。《第八交響曲》和交響聲樂套曲《大地之歌》就是這種形式的高峰代表作。除了交響曲和聲樂套曲之外,馬勒的藝術歌曲尤為出色。他的歌曲音樂語言豐富,配器精美,采用了管弦樂隊伴奏,頗有交響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