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浪漫主義時期(10)(1 / 3)

在那裏,薩拉薩蒂遇到了著名的小提琴家迪·阿拉爾,盡得其真傳。聰明的薩拉薩蒂用了9個月時間就將所有的小提琴課程修完並取得了一等獎。此後又接連著獲得視聽課程的一等獎,再之後是和聲的一等獎。這在巴黎音樂學院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薩拉薩蒂打破了記錄!

1859年,憑借著在校的優異成績,薩拉薩蒂順利畢業,開始了他遍及瓦達州的旅行演奏生涯。所到之處,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人們盛況空前的熱烈歡迎。薩拉薩蒂不僅僅演奏自己創作的曲目,還通過自己精湛的演奏將布魯赫、聖桑斯等作曲家的音樂帶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他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優雅,既有法國的典雅高貴之風,又有濃厚的西班牙民間音樂色彩,聽起來如同悠揚的花腔女高音。因此被人稱為“花腔表演藝術之王”。他演奏小提琴的時候,善於運用大幅度的顫指,炫技的表演使音樂更加富有感情,頗有帕格尼尼的風範,因此又被稱為“本世紀末的帕格尼尼”。

很多人雖然有音樂方麵的天賦,可是還要依靠天長日久的刻苦鍛煉,才能形成高超的演奏技法。但是薩拉薩蒂似乎與眾不同,有著與生俱來的演奏特長。他的手指並不修長,手掌也不寬大,但是他精湛的技法,和對音樂那種敏感,超越了小提琴指法與弓法的限製。俄國小提琴家奧爾這樣評價他:“他的表演就像做遊戲那樣輕鬆,可是聽起來卻是那麼的理想”。匈牙利的小提琴家弗萊什也說:“他拉起琴來靈活自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緊張。”在羨慕和崇拜薩拉薩蒂的人看來,他的一雙手,根本就是“上帝的手指”。

正是由於薩拉薩蒂這種令人拍案叫絕的非凡演奏技術,當時許多的大作曲家紛紛將自己創作的小提琴曲交給他演奏。通過他出色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術,廣大聽眾們深刻地了解到這些曲子的內涵,體會到這些音樂的價值,可以說薩拉薩蒂為小提琴音樂的傳播和推動立下了悍馬功勞。

薩拉薩蒂一生未婚,他將一生的熱情都奉獻於所熱愛的小提琴事業。他的遺產大約有300萬法郎,全部捐給了巴黎和馬德裏的音樂院。據說,他是第一個將演奏灌錄成唱片的小提琴家。灌錄唱片時,他已年近60歲,但是技藝水平絲毫沒有退步,保持了他一貫的輕盈活潑、細膩雅致的藝術風格。

主要成就:

薩拉薩蒂不僅是完美的演奏家,還是完美的作曲家,同時還特別擅長演奏自己的炫技性作品。他創作的小提琴作品有50餘首,都很精致優雅。他一生中創作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浪者之歌》、《西班牙舞曲》4集、根據比才歌劇改編的《卡門主題幻想曲》、《引子與塔蘭泰拉舞曲》等。奧爾對此給予了最肯定和真實的評價:“他那些獨具一格、才氣橫溢而又真正適合公開演奏的樂曲,如此鮮明地表現出那種熱情似火般的浪漫情調的《西班牙民歌》,無疑是小提琴曲目寶庫中價值連城的珍寶。”這些作品既表現了高難度的技巧,又具有西班牙民族的浪漫情調,曾經風靡一時,至今也是小提琴演奏家經常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

吉普賽民族在世界各地過著流浪表演的生活,清苦、居無定所、飽受歧視但是又樂觀積極、能歌善舞。因此吉普賽音樂既有傷感、哀怨的曲調,又有熱情奔放的情緒,薩拉薩蒂從小就對這種特色音樂非常感興趣。在匈牙利演出的時候,他廣泛地接觸到吉普賽音樂,激發了創作欲望。於是,結合匈牙利當地舞曲風格,薩拉薩蒂創做了小提琴作品《流浪者之歌》。這首曲子又叫做《吉普賽之歌》,是小提琴獨奏曲中不朽的傳世名篇。樂曲中彌漫著回腸蕩氣的傷感色彩,充分運用了嫻熟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將吉普賽人的生活像畫麵一樣一幅幅展現在聽眾眼前,令人心馳神蕩,陶醉其中。

全曲共分為4個部分,第一部分由強而有力的管弦樂樂隊一起走出傷感的旋律,然後主奏小提琴加入,奏出同樣憂鬱的樂句,作為全曲的引子,營造出一種悲涼憤懣的氣氛。第二部分由小提琴的輕柔旋律為主題,用自由的速度演奏,用變奏和反複作為技巧性的效果,在技法上運用了泛音和左手撥弦,旋律憂傷美麗,似乎是吉普賽人在回憶一生的悲涼。第三部分由民歌曲調改編而成,平靜優美下蘊含著哀傷,表達出痛苦心酸的情緒。第四部分調子轉為歡快,與之前形成強烈的對比,表現出吉普賽人的能歌善舞,歡樂快活的生活。旋律活潑快活,運用技巧性的撥奏,以蓬勃向上的情緒走向高潮,閃電般結束樂曲。

《卡門狂想曲》色彩絢麗、熱情似火,也是古今中外最流行的小提琴曲之一。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有幾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風格的旋律最為世人所熟知。薩拉薩蒂便在這些作品的基礎上創造了這首幻想曲,曲中依然保留了薩拉薩蒂飽滿而艱難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