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浪漫主義時期(10)(2 / 3)

全曲包括4個部分,各個部分之間都連貫有序。序奏的部分用鋼琴彈奏出強烈的節奏,然後由小提琴演奏,使用了顫音、變弦等多種較高難度的演奏技巧。第一部分用鋼琴奏出哈巴涅拉舞曲節奏人,然後小提琴進入,表現了“花腔女高音”的特點。第二部分還是先由鋼琴開始,再以小提琴用較弱的力度演奏,表現了泛音的技巧。第三部分用鋼琴輕柔地走出賽吉地亞舞曲,再由小提琴來重複,又充分展開了各種複雜的演奏技巧。第四部分發揮了小提琴的作用,用激昂狂熱的吉普賽舞曲將音樂推向高潮,驟然結束。

埃爾加:英國的貝多芬

國籍:英國

生卒年:1857-1934

全名:愛德華·埃爾加

職業:作曲家、小提琴家

代表作品:《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第一交響曲》、《第二交響曲》、《愛的禮讚》、《謎語變奏曲》

生平簡介:

埃爾加的父親是伍斯特的音樂書商,同時也是一位管風琴師。埃爾加自幼便跟隨父親學彈奏鋼琴和小提琴,之後更是憑著強大的毅力刻苦勤奮。雖然沒有經過正規的音樂教育,但是自學了許多種樂器。曾經他立誌要成為專業的提琴獨奏家,還去跟倫敦的音樂家阿道夫·波利策上過幾次課,但後來便放棄了這一想法。1873年起,他便在伍斯特合唱團樂隊中任職,負責拉小提琴、彈鋼琴和從事指揮。在1885年,繼承了父親在伍斯特堂管風琴師的職務。

他的妻子卡羅琳·艾麗絲·羅伯茨,不僅是他生活上的伴侶,更是他精神上的伴侶。妻子對他的創作影響很大,他的大部分成功之作幾乎都是在婚後創作完成的。艾麗絲的父母早亡,但是家族中對她與埃爾加的婚姻強烈反對。在那個年代,音樂家的地位還是沒有得到改善,被認為是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作為埃爾加的學生和堅定的擁護者,艾麗絲不顧家族的反對,對埃爾加給予了莫大的肯定和支持。1888年的夏天,埃爾加要外出度假。臨行前,艾麗絲做了首詩歌送給埃爾加。埃爾加也創作了短曲《愛的讚禮》作為回應。當他度假回來之後,便將這首溫馨的小曲送給艾麗絲,向她求婚。這首短曲在1889年於倫敦水晶宮首演。

艾麗絲的父親是英軍駐印度的少將,在結婚之後,埃爾加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他依然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在遇到埃爾加之前,艾麗絲已經發表了詩集和小說,但是婚後她將注意力全部轉向支持丈夫的事業。1899年,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在倫敦首演,從此埃爾加便踏上了著名作曲家的行列。

埃爾加的音樂樸實自然,具有創新精神,為推動英國音樂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生也一直在為提高英國的音樂水平而持續不斷地努力。他的努力為他換來了很多榮譽。1904年曾封為爵士並獲功績勳章。此外,還獲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及美國耶魯大學等知名大學的音樂博士學位。1924年獲“英王音樂大師”稱號,被聘為英國國王的禦前音樂教師。1931年更被封為從男爵。

可是,對埃爾加來說,再多的勳章與榮譽有怎麼能抵得上艾麗絲一人呢?1920年,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給他無限創作靈感的艾麗絲撒手人寰。艾麗絲去世之後,埃爾加的靈魂似乎也被掏空,幾乎放棄了創作的激情。浮華背後,又有幾人能夠看到作曲家那深埋心底不為人所知的辛酸與痛楚?

雖然是位音樂家,但是埃爾加十分熱衷於密碼學。據說他創作的《謎語變奏曲》和另一位作曲家所作的著名歌曲互補,但沒有人知道是哪一首。這就成了一個謎團。1897年,他給好朋友朋友多拉小姐留下一封信,信上編了一條含有87個符號的密碼。多年以來,他的朋友一直沒能讀懂。40年後,多拉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在回憶錄中將密碼公開,直到今天,這個密碼還是未能破解。

主要成就:

埃爾加的音樂思維非常寬廣,善於從英國傳統音樂當中汲取靈感,風格莊嚴而淳樸,充分體現了英國的民族風格。雖然40歲之後才得以成名,但是他為英國的音樂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一直在嚐試著創新,在合唱作品中,突破了傳統的形式,充分發揮了管弦樂隊的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旋律優美,技巧精湛,配器高超,既有高雅的表達又有流行的風格。他是英國音樂複興的代表作曲家之一,被稱為“英國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