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浪漫主義時期(9)(3 / 3)

5年之後,《卡門》再度在巴黎上演,獲得了極大轟動。越演越火的《卡門》,很快風靡整個歐洲,成為跨越國家與民族音樂界限的不朽之作。直到今天,《卡門》已經成為世界歌劇舞台上的壓軸戲,成為上演率最高的歌劇。

主要成就:

比才的作品中有著濃厚的寫實色彩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他的作品裏,主角往往是社會底層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生活當中的衝突矛盾,通過比才豐富的表現力展現出來,形成了強烈的戲劇效果。比才保留了法國音樂特有的華麗風格,大膽地采用了和聲與對位,使法國歌劇擺脫了浮華淺薄的束縛,達到了19世紀法國歌劇的最高成就。

《阿萊城的姑娘》是比才應邀為都德的話劇所創作的配樂組曲。這部歌劇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弗雷德裏瘋狂迷戀上了阿萊城的姑娘,但是因為聽聞她的過去並不光彩,在家人的壓力下隻能放棄,而與另一位一直愛慕他的姑娘維爾特結婚。在婚禮當天,弗雷德裏聽到了一個消息:阿萊城的姑娘和一位情人私奔了。大受打擊之下,他絕望地走向閣樓,縱身跳下……受條件限製,比才的樂隊隻有26人。但是比才絲毫沒有畏懼,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展現了與眾不同的清新風格。他模擬出了鍾聲、鈴聲,並靈活運用了各種民間樂器,加上哼唱的效果,成功描繪出了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農村景象。用薩克斯的旋律表現白癡少年的天真無邪,用弦樂小柔板表現戀人間重逢的喜悅,生活刻畫了人物形象和內心情感,烘托出悲劇性的故事氛圍。

《卡門》是比才的巔峰之作,也是長期以來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哈巴涅拉》、《鬥牛士之歌》、《卡門》序曲等都是為世人耳熟能詳的佳作。

歌劇《卡門》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性格絕強、快自由的姑娘卡門。卡門本來是煙廠的一個女工,她愛上了龍騎兵班長唐·何塞。何塞為了卡門,舍棄了未婚妻米卡拉。而後,卡門與女工們起了衝突,雙方大打出手,何塞徇私放走了卡門,結果因此入獄。出獄後的何塞被迫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中間。而卡門卻移情別戀,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羅。故事的結局是,卡門為埃斯卡米羅鬥牛勝利歡呼時,被盛怒中的何塞殺死。

音樂語言鮮明,和聲豐富巧妙,將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表現了卡門潑辣熱情,放蕩不羈的性格。歌劇中出場人物較多,但是比才的音樂生動刻畫出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歌劇中,進行曲、詠歎調交替出現,音域範圍廣泛,並且在嚴謹的戲劇結構下各種曲式完美地融合為一體。樂曲進行得爽朗流暢,帶有濃厚的西班牙風情。音響結構豐富,配器和伴奏采用了對位,在緊湊充滿活力的節奏中,創造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歌劇的序曲是音樂會上經常獨奏的曲目。序曲是A大調的回旋曲式,主題是鬥牛士上場的音樂,並集中展現了全劇當中的主要的旋律,具有強烈而尖銳的對比效果,完整詳盡地展現了歌劇的內容。第一幕中,詠歎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表現了豪爽、自由奔放的感覺;第二幕中的詠歎調《阿爾卡拉龍騎兵》,活躍灑脫,充滿活力。吉普賽風格的音樂,具有跳躍性的疾走,表現了狂歡的情緒與氣氛。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柔美的旋律,表現出戀人間的溫馨情誼。第三幕中的《鬥牛士之歌》,采用了進行曲形式,歌聲雄壯有力,節奏堅強有勁,展現出鬥牛士的英雄偉岸。

薩拉薩蒂:小提琴大師

國籍:西班牙

生卒年:1844-1908

全名:巴勃羅·德·薩拉薩蒂/帕布羅·德·薩拉薩蒂

職業:作曲家、小提琴家代表作品:《卡門幻想曲》《吉普賽之歌》、《西班牙舞曲》

生平簡介:

1844年,薩拉薩蒂出生於西班牙的潘普洛納。父親是馬德裏軍樂隊的隊長,薩拉薩蒂5歲時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琴,8歲首次進行公開演奏,因此被視為神童。10歲的時候,“神童”的盛名傳到了宮廷,伊莎貝拉皇後在聽過他的演奏之後,不僅對這個天才刮目相看,連聲讚歎,送給他一把名貴的意大利小提琴“斯特拉迪瓦裏”。並資助他前去法國,到巴黎音樂學院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