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把對母親的深深情義轉化為音樂創作的動力,創造了許多大量精致美妙和感人肺腑的作品。其中,《搖籃曲》則表達了這種母子之間的深厚情誼。維也納有位著名的歌唱家,叫做法柏夫人。她曾經唱過一曲圓舞曲,歌聲優美動聽,勃拉姆斯為之深受感動,於是在這首圓舞曲的曲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加入了切分音的變化,創作出了這首《搖籃曲》。在法柏夫人第二個兒子出世的時候,他將這首歌曲送給了她。《搖籃曲》的旋律恬靜優美,情感真摯,如同一首抒情的詩歌。節奏的律動,像極了搖籃的晃動。後來這篇名作被改編為輕音樂,廣為傳唱。
比才:歌劇《卡門》的作者
國籍:法國
生卒年:1838-1875
全名:喬治·比才
職業:作曲家
代表作品:《卡門》、《阿萊城的姑娘》、《兒童遊戲》、《C大調交響曲》、《采珍珠者》
生平簡介:
比才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劇《卡門》的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比才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專職教授聲樂的老師,母親是鋼琴家。這樣的家庭背景讓比才自小就收到了音樂的熏陶,4歲的時候,比才就已能讀懂樂譜。9歲的時候,比才考入了巴黎音樂學院,跟隨一些著名的音樂家開始了係統的音樂專業學習。雖然年紀很小,但比才性格隨和,溫柔可親,他的老師古諾性情古怪,但比才卻甚得他的歡心。兩人相處極為融洽,亦師亦友。
1857年,比才獲得了羅馬作曲大獎,得到一個寶貴的機會到羅馬進修3年。在羅馬期間,比才不斷嚐試著各種不同的作曲方法和音樂形式,積極準備著將來的歌劇創作,寫下了大量的鋼琴曲、交響序曲等。
回國之後,他便將在羅馬所積累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進行著他的第一部歌劇創作。1863年,他的歌劇處女作《采珍珠者》創作完成,緊接著《帕斯麗珠》也新鮮出籠。但是,他的創作並沒有一舉成名,反響平平。但是比才沒有灰心,繼續摸索,在後來的《嘉米蕾》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不久,都德創作了一部話劇,叫做《阿萊城的姑娘》,邀請比才為之譜曲配樂。比才抓牢了這次,竭盡所能,創作的配樂大受好評。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熱愛國家的比才在新婚後不久就加入了法國國民自衛軍。在國與家之間,他選擇了民族大義,但是對親人依然念念不忘。在給妻子的家書中,他寫道:“沒能在你身邊盡到一個做丈夫的義務,深感抱歉。”退役之後,便到塞納河畔的布日瓦勒開始定居,那段日子簡單而又清貧,時間就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裏靜靜流淌。直到1875年,比才創作完成了改編梅裏美同名小說的《卡門》。這部後來世界聞名的歌劇在巴黎歌劇院首演時,卻慘遭失敗。這部作品當中對赤裸情感的大膽表現,引起了許多人的強烈不滿。在他們看來,這種離經叛道的作品,是一部“淫穢的作品”。
在朋友和親人麵前,比才總是露出他的笑臉,展現他的開心、快樂,但是音樂家的內心總是敏感的。比才也不例外,他將歡樂的氣氛帶給周圍的人,將內心的憂鬱與隱憂留給自己。在《卡門》飽受非議的那段時間,深夜的巴黎街道上總有個孤單徘徊的身影,那就是比才。一直以來,他的作品上演都是一路坎坷,總是得不到觀眾的認可。空有滿腹才華,卻不為人賞識。即使是這部嘔心瀝血的《卡門》,上座率也是越來越低。
比才不知道,他的《卡門》雖然在國內備受冷遇,但是在國外卻受到了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許多音樂家的讚揚。甚至有這樣的預言:“10年之後,《卡門》將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一部歌劇”。然而,比才未能等上10年,未能等到這一天。3個月後,長期飽受精神壓抑的比才再也承受不住,心髒病促發在布日瓦勒去世了。去世的時候,比才隻有37歲,還很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