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波蘭作曲家,肖邦對自己故鄉的音樂有著難以解釋的深刻情感。在他7歲時,就創作了G小調的波蘭舞曲,定居巴黎後的作品也頻現他對故鄉的思念。他的波蘭舞曲開場都有一段華麗的樂章。他利用精湛的技巧演奏鋼琴,使音樂呈現出仿佛鋼琴在歌唱的效果,他用優雅的裝飾音創造了富有節奏的踏板音樂效果。瑪祖卡也是一種體現波蘭民族精神的風格化的舞蹈,在當時還是一個新的音樂形式。肖邦15歲時就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部瑪祖卡,使用循環的方式,運用了精彩的變音階和五度音階的低音,獨創性地進行和聲處理,讓和聲更加具有色彩性。
肖邦的圓舞曲大部分屬於大調,節奏歡快,充滿激情,優雅、高貴而且活力無限,有的是將舞蹈進行了理想化的提升,如《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而有的甚至不適合實際的舞蹈,如著名的《一分鍾圓舞曲》,充分體現了“把握瞬間”的主題,舞曲給人的感覺就像一隻小狗一直在不停地轉圈追逐自己的尾巴,因此又被稱為《小狗圓舞曲》。
肖邦還自己摸索創新了夜曲的鋼琴演奏體裁,他的夜曲韻律變換多端,曲調優美靈活,帶有美聲唱法的特色,富於浪漫主義恬淡幽靜的氣質。他早年創作的夜曲受到英國作曲家菲爾德的影響,追求音樂風格華麗典雅,帶有比較濃厚的傷感情緒。流亡巴黎後,在創作的內容上更加深刻,音樂風格更加個性斷然。他的《c小調夜曲》樸實無華、莊重嚴肅,更加富有戲劇性,使夜曲變成一種能容納深刻社會內容的音樂題材。
肖邦的練習曲對鋼琴的彈奏技術要求非常高,較為有代表性的是C小調《革命練習曲》。《b小調練習曲》則充滿陰鬱激憤的情緒,既讓人感覺緊張強烈,滲透寧靜悲涼的氣氛,形成了尖銳的戲劇性衝突。《a小調練習曲》氣勢磅礴,波瀾壯闊,震撼人心。和以前的練習曲隻為教學目的不同,他的練習曲還具有適合在音樂會上演奏的魅力。《E大調練習曲》是肖邦的作品當中廣為熟知的一首名曲,傾注了對祖國的一片熱忱,感情內斂深沉,曲調優美。這首練習曲又名離別曲,流傳很廣,還曾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輕音樂。肖邦自己也曾感慨,這首歌曲的創作是可與而不可求,隻怕自己今後再也創作不出來這麼優美動人的曲子了。第一段風格細膩,旋律優美,如同田園牧歌。中間旋律活潑,生氣勃勃,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經過各種轉調,第三段又是對第一段的重複。整個曲子,洗練簡達,既是可以用來練習的技術之作,又是值得欣賞的令人心醉神迷的佳品。
肖邦對於作曲是非常情緒化的,在鋼琴上即興創作時往往一氣嗬成,但要落筆寫下曲譜的時候,往往特別費力,往往改了又改。許多已經成型的作品,肖邦每次的彈奏也都會有所不同。《c小調幻想即興曲》是他的即興作品當中的代表作。這首曲子內容深奧,富有幻想感覺,演奏起來難度很大。第一段要求左右手分別用不同的節奏型彈奏,達到如夢如幻的效果。第二段,旋律如歌,展現了幻想中的美好。第三段還是對第一段的重複,夢幻般奇妙的感覺一直延續著。
在肖邦眾多的鋼琴作品中,奏鳴曲隻有3首,為數不多。但是他的奏鳴曲往往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最突出是《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的第3樂章《葬禮進行曲》,寄托著對華沙起義中為民族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的哀思。
肖邦的《g小調敘事曲》也是他的第一敘事曲,這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的英雄讚歌。當時還在海外流亡的肖邦,帶著對祖國的深情厚愛和對民族未來的希望,創作了這樣一首有著英雄主義悲壯色彩的敘事曲。開篇曲調莊嚴肅穆,渾厚悲壯如史詩般。深沉而憂傷的旋律不絕如縷,放佛街頭的說唱藝人在清吟低訴。慢慢的,情緒變得焦躁不安,然後越來越為高漲,轉向激烈澎湃。樂曲的第二主題卻溫和抒情,有著溫柔的詩意。臨近高潮部分,旋律奔流,銳不可當,如滔滔不決的洪水,又像熱烈起舞的火焰,帶著暴風驟雨般的激情傾瀉直下,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衝擊力,體現了民族鬥爭的精神力量。
舒曼:詩人音樂家
國籍:德國
生卒年:1810-1856
全名:羅伯特·舒曼
職業:作曲家,音樂評論家
代表作品:《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詩人之戀》、《月夜》、《奉獻》、《核桃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