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1668-1733
全名:弗朗索瓦·庫普蘭
職業:作曲家、羽管鍵琴家、管風琴家
代表作品:《羽管鍵琴曲集》(四卷)、《莫尼克小姐》、《收割者》、《蝴蝶》、《羽管鍵琴演奏法》
生平簡介:
與德國的巴赫家族相似,法國的庫普蘭也是一個典型的音樂家族。他的家族對法國的音樂界的影響力長達200年,甚至比肯尼迪家族對美國政界的影響力還大。15-19世紀,庫普蘭家族相繼出現了好幾位傑出的音樂家,其中最優秀的便是弗朗索瓦·庫普蘭,他被人們譽為“大庫普蘭”。
庫普蘭出身於管風琴之家,伯父是巴黎聖熱爾韋教堂的管風琴師。1661年,父親夏爾·庫伯蘭接任了這一職位。庫普蘭最初的音樂啟蒙導師便是其父親。父親去世之後,教堂管風琴師一職便由拉朗德接替。聖雅各教堂著名的管風琴手、國王的管風琴師雅克·托梅蘭照顧了年紀尚小的庫普蘭,成了他的“第二個父親”。同時,聖熱爾韋教堂委員會同意他18歲時繼承其父的職位,以確保到時能接任拉朗德為教堂演奏。由於拉朗德在巴黎的其他兩個教堂中也有職位,所以在過渡期間,10歲的庫普蘭就開始代理拉朗德演奏。1683年,拉朗德成為皇家教堂兼職學監。雖然沒有得到正式任命,但是此時,16歲的庫普蘭已經成為聖熱爾韋教堂的全職管風琴師。
1685年,已滿18歲的庫普蘭正式接任了聖熱爾韋教堂管風琴師一職,並約定從1685年11月1日至正式簽訂契約為止,聖熱爾韋教堂委員每年都給庫普蘭八百裏弗爾的薪酬。
1689年,在家庭的安排下,他與瑪麗·安妮·昂索結婚。妻子的家庭與商界有著重要的聯係,庫普蘭也隨之從中獲益不少。婚後那年,庫普蘭得到了首個皇家特許,可以印製和出售他的音樂作品。這一許可六年有效。在老師拉朗德的幫助和支持下,庫普蘭於1690年發表了第一部《管風琴曲集》,其中包括兩首管風琴彌撒。最初的《管風琴曲集》現存隻有一個副本,以原稿的形式保存,在題名頁標記著“批準”和“特許”的字樣。該曲集裏的管風琴作品是已知的庫普蘭所寫的最初的,也是最後的管風琴作品。
1693年12月26日,庫普蘭被任命為國王風琴師,並獲得了路易十四“禦前管風琴師”之稱。進入宮廷不久,庫普蘭就開始教一些王室成員羽管鍵琴,在1694年擔任皇家大鍵琴教師,教授皇家兒童。僅用力3年時間,他就得到了自己的貴族勳章。1702年又得到了更大的榮譽,被封為爵士。
宮廷生活的初始階段後,庫普蘭的活動更為多樣。1700-1717年,他擔任了凡爾賽宮的大鍵琴師,開始參加一些地方舉行的音樂會,在巴黎和凡爾賽之間繁忙地奔走。在這一時期,庫普蘭被認為是當時最重要的作曲家,贏得了同代人的羨慕,人們爭相把他作為作品題獻的對象。1717年,庫普蘭成為國王的羽管鍵琴師,要為每個星期日的“音樂會”準備室內樂,以及王室教堂使用的宗教音樂。
18世紀初,庫普蘭還從事著羽管鍵琴音樂的創作。1713年,他又取得了20年的印製許可。於是,在1716年出版了著名的《羽管鍵琴演奏法》,詳細講解了演奏時應用的指法、觸鍵方法和裝飾音彈法等,《哈普西科德曲集》也從這一年起陸續出版。1722年和1730年,他的第三和第四本羽管鍵琴的書出版。1726年,他發表了小提琴和羽管鍵琴演奏的四首組曲《國民》。在他第四本羽管鍵琴書的前言中,庫普蘭寫到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同年,他放棄了宮廷的委任。1733年9月11日逝世於巴黎。
逝世前不久,庫普蘭用新的10年許可來印行他餘下的作品。他的作品涉獵範圍廣泛,有彌撒曲、經文歌、康塔塔、室內樂等,還寫過許多帶標題、非組曲結構的小品,立意鮮明,風格清新流暢,具有法國宮廷藝術典雅、細膩、精美、靈巧的趣味。
主要成就:
庫普蘭是法國鍵盤音樂之父,同時也是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的藝術家,撥弦鋼琴音樂家。他的作品包括了4冊的撥弦古鋼琴曲,大約有230首,此外還有40多首管風琴曲,一些宗教聲樂作品和室內樂作品。他的古鋼琴曲多為標題性樂曲,內容大多與凡爾賽宮廷的生活相關,或者描繪的風景、人物肖像等。他的作品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對人的心理刻畫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