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英國宮廷和社交場所曾經盛行一種源自意大利和法國宮廷的假麵劇,它綜合詩歌、舞蹈、聲樂與器樂多種藝術形式,並承襲16世紀上半葉唱詩班歌童音樂劇的傳統,逐漸演變為複雜的宮廷娛樂形式。普塞爾的假麵劇創作《亞瑟王》,便是摒棄意大利模式,並結合法國芭蕾喜劇特色,將音樂與對白形式融合的新型歌劇。他還通過《戴克裏先》、《仙後》等劇的配樂,顯示出獨特的用音樂刻畫激情的天賦,“不列顛的奧爾甫斯”由此而得名。
1685年,他為國王詹姆斯二世的加冕典禮演奏管風琴音樂,他的作品也在典禮上得到演出。之後,1689年威廉姆三世的加冕禮上,他又獲得了演出的機會。最後一次為皇室演奏的機會是在皇後瑪麗的葬禮上。之後,他便在突然之間感染了風寒,被迫臥床,健康開始惡化,結果一病不起,兩個星期之後猝死身亡。去世的那天,他的遺囑要求將他的房地產全部留給他“親愛的妻子弗朗西斯”。1695年11月26日,普賽爾被埋葬在他供職一生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可以說,普賽爾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當中度過的。
主要成就:
普塞爾是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英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在英國的音樂史上占據了及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象征著英國音樂所達到的顯赫地位。在他之前,英國音樂已經步入了黃金時代,而由他開始,英國音樂則達到了鼎盛時期。普塞爾被形象地比擬為英國音樂金字塔的塔尖,他的作品將英國的民族風格發揮到了極致。
普賽爾的創作涉足內容十分豐富,他吸收借鑒了法國音樂特點,創作出了獨特的英國巴洛克音樂風格。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器樂,歌劇,戲劇配樂、教堂音樂、宮廷頌歌和宗教歌曲、民俗歌曲等。
普賽爾以創作弦樂幻想曲而成名,他所創作的作重要的作品便包括為弦樂創作的15首幻想曲、頌歌和讚美詩。他自己說,他的器樂曲“是對有聲望的意大利大師們的一種模仿”。普賽爾的八首羽管鍵琴,阿勒曼德舞曲和庫朗特舞曲,在組曲中,他會加融入英國的舞曲,意大利小步舞曲,詠歎調或幻想曲,有時又會添加布列舞曲和加沃特舞曲等。他的組曲,每個樂章都會出現2-3個聲部,形式簡單,和聲傳統,但在裝飾音的使用方麵,他已經大大超過了巴洛克時期的維吉那學派,多達7種裝飾音。
普賽爾對戲劇也有著獨到的敏銳感覺,共創作49部音樂戲劇。這些作品綜合了英國假麵劇、詩歌、戲劇、舞蹈、民間歌曲等多種形式。
《亞瑟王》是一部由獨唱、合唱和樂團合演的歌劇,並且是一部圍繞愛情和戰爭的魔幻歌劇。取材來自於英國的傳說,講述了亞瑟王用武力抵禦入侵英國的外族撒克遜人,成功統一了古英國的故事。全劇采用了17世紀末英國獨有的半歌劇形式演出,用音樂與口語對話貫穿全劇。
歌劇《狄多與埃涅阿斯》的劇情來自於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詩篇,講述了古希臘傳說中的一段故事:特洛伊戰爭之後,王子埃涅阿斯在迦太基避難,與迦太基的狄多女王相愛。但神的旨意要求埃涅阿斯回國去重建家園。埃涅阿斯不得已之下拋狄多而去,導致狄多心碎而自盡。狄多女王臨死前所唱的《當我被埋在地下》平靜、莊重,是一首哀婉動人的著名唱段。這部歌劇的全長不到1個小時,但是在西方歌劇史上,卻成為一個重要的裏程碑。
《仙後》是普塞爾於1692年創作的一部假麵劇,也叫做“半歌劇”,取材於莎士比亞的戲劇《仲夏夜之夢》中的部分情節。這是一部運用了道白的戲劇,其中有序曲、幕間曲和很長的芭蕾舞。迷人的旋律、優美的芭蕾,成為歌劇最吸引人的地方。
作為一位作曲家,普賽爾的才華可能是晚熟的,但是他那以音樂刻畫激情的天賦,被比作希臘神話中琴聲能使猛獸俯首、頑石起舞的詩人和歌手,稱為“不列顛的奧爾甫斯”。1876年成立的普賽爾協會開始整理、編輯出版的他的作品全集,到1965年,共出版了32卷。
庫普蘭:法國鍵盤音樂之父
國籍: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