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案件的共同點是,都牽扯到了當時的道德觀念問題。一個是為前夫報仇,一個是殺背叛了丈夫的妻子。可是這兩起案件中被朱元璋定為無罪,甚至表彰為“烈婦”“義士”的人,都是濫殺無辜的殺人犯。朱元璋的處理,並沒有按照法律辦事,他在這裏要宣揚的道德觀,顯然超越到了法律之上。
上一講我們說到朱元璋這個皇帝當得辛苦,他事必躬親,無論大事小事,都不肯放過,一定要親自處理。當初設置丞相的時候,還有一個幫手,胡惟庸案發後,他幹脆把丞相也給廢掉了,自己直接管理六部,成天陷入日常政務之中,這樣一來,他也就更加辛苦了。
朱元璋跟曆朝曆代開國皇帝一樣,認為這天下是他打下來的一個家業,把國家跟自己家看成一回事,這就叫家國天下。其實也不奇怪,在中國傳統的帝製時代,天下就是皇帝的,不僅天下是皇帝的,所有的臣民也都是皇帝的,所以才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說法。
我們今天看來,皇帝的家天下當然不好,可是在曆史上,這是很正常的事,而且皇帝有了家天下的思想,他才會對這個天下的好壞安危更掛在心上。如果他認為天下是自己的,可是又不肯用心去管理,那就成了敗家的皇帝,乃至亡國之君。開國之君都是盡心盡力想要管理好天下事的。
不過朱元璋比起曆朝曆代的開國皇帝,在管理國家事情上更要用心一些,事無巨細都要管,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他還經常親自審問一些本來可以不用他過問的案子,因此也就流傳下來許多關於他親自審案子的故事。
一、中書老吏
據說朱元璋手下的功臣,有人嫖娼,引發了家庭矛盾,造成了社會不良影響。朱元璋知道以後,很是生氣。可是他老人家不去責怪自己手下的功臣,卻把罪責都算到了那妓女身上,要親自過問。
妓女被關在監獄裏麵候審,她知道自己惹了大禍。明天皇帝親自審問,那還能有好結果嗎?鬧不好就要掉腦袋了。越想越傷心,越想越害怕,不停地哭泣。
看管牢房的是一個中書省下麵刑部牢房的老吏。他看這妓女哭得挺可憐,就想幫幫她,於是勸說:“別哭了,哭有什麼用?還是想想明天怎麼見皇上吧。”
那妓女說:“怎麼見皇上?我還敢怎麼見呀?隻能這樣子,說不定皇上會可憐我,饒我不死。”
老吏聽了,對她說:“你要是那樣做的話,必死無疑,皇帝一定會殺了你。”
妓女一聽,更害怕了:“大人,您救救我吧,我該怎麼辦?”
老吏於是給她出主意說:“明天你早點起來,好好打扮,要打扮得比平時還認真講究,打扮得漂漂亮亮去過堂就是了。”
妓女聽了,半信半疑。反正也沒有別的辦法,人家老吏總比自己有經驗吧,就聽他這一次,一切聽天由命吧。
第二天,這個妓女果真早早起來,認真打扮一番。老吏看了,對她說:“差不多了,你就去見皇上,碰碰運氣吧。”
卻說朱元璋這一天要親自審問這個傷風敗俗、破壞他手下功臣名譽的妓女,心裏還生著氣呢。等到妓女被帶上來,朱元璋一看,眼前一亮——那妓女其實本來就挺漂亮的,再經過這麼一精心打扮,更是亮麗妖豔。
這可是朱元璋沒想到的,他愣了半晌,心想,難怪我手下的功臣被迷住了呢,原來這女人還真是挺漂亮的。算了吧,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也不奇怪。於是下令把這個妓女放了,也沒有再深究犯事的功臣。
但這個故事隻是個傳說。
不過大家從中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朱元璋這位皇帝怎麼會像個地方官一樣,親自審問這種案件呢?在我們的印象裏麵,做皇帝的很少會去幹這種事情啊。可是朱元璋還真的是這麼幹的。我們再說一個朱元璋審案的故事。
史書中有一個記載,說朱元璋那時候因為國家要用船運送糧食,每年都要打造不少運糧船。這些船都是用木頭做成的,每條船用多少木料,用尺子一量,就非常清楚了,所以造船的工匠、管理造船的官員都作不了假。可是造船這件事有些地方你是看不到的,比如造一條船到底用多少鐵釘子,都釘到木頭裏麵去了,誰能知道?隻好任憑工匠和官員們去說,我這條船用了多少多少鐵釘,這裏麵的名堂就大了。一條船多算上一點釘子,積少成多,那麼多運糧船,多算了那麼多釘子,就有的可貪了。
可是朱元璋他真的是很厲害,他就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怎麼解決呢?
你不是把鐵釘子釘到船裏麵去了嗎?朱元璋讓人找來一條剛造好的運糧船,當場一把火就把這條船燒掉。大家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船已經燒完了。這時候朱元璋就讓人去火堆裏麵找出那些鐵釘——木頭船燒掉以後,灰燼裏麵就隻剩下燒不掉的鐵釘子了。他讓人把這些鐵釘稱一稱重量,好,就是這麼多,以後不管你用了多少釘子,每條船就按這麼多釘子計算。誰也沒話說了。
這個故事流傳得很廣,不過也有人說,這是當年宋朝許元的事跡,不過是朱元璋學來的。但就算是朱元璋學來的,那也不簡單,別人怎麼沒有學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