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麵說過,馬皇後為人十分大度,宮中哪個妃嬪得寵,生下兒女,她都備加照顧,對這些孩子視如己出,所以她能在朱元璋多妻妾多子孫的後宮那麼有威信,並且為明朝建立起一套後宮管理製度,把比較混亂的後宮管理得漸漸有序起來。
可惜的是馬皇後去世比較早,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舊曆八月,馬皇後病逝。她病重的時候,群臣請求為她禱告求福,並請好醫生為她治病。奇怪的是馬皇後都拒絕了。朱元璋不明白她為什麼要這樣做。馬皇後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她把一切都看得那麼開:死生有命,不必去求神祀禱;她在臨終時想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怕因此牽累別人,醫生隻能治病,不能救命,明知病已不治,給她看病的醫生必然會因此而獲罪,所以她堅持不看醫生,不服藥。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朱元璋問她還有什麼話要留下,她說:“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除了生死與共的丈夫朱元璋之外,馬皇後在這個世界上真的再無一個可以麵對的親人,可以說是舉目無親,但是她卻關心著身邊所有的人和天下臣民,我們不能不說她實在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馬皇後去世時年僅五十二歲,跟朱元璋一起整整生活了三十年。看到共同患難的妻子撒手而去,這時候朱元璋再也克製不住自己的感情,慟哭失聲。
雖然馬皇後去世以後,朱元璋又做了十多年皇帝,但是他沒有再立皇後。也確實應該如此,後宮雖然妃嬪眾多,又有誰能跟馬皇後相比呢?
這一年的九月庚午,是二十四日,馬皇後被葬在南京鍾山的明孝陵。據傳說,馬皇後入葬的時辰是由相關官署選定的吉日吉時。可是到了入葬的那天,天降大雨,雷聲隆隆。眼看就要到入葬的時辰,雷雨不停。朱元璋大怒,官員們嚇得麵無人色。就在這時候,一位高僧,僧錄司左善世宗泐走上前念了四句偈語:
雨落天垂淚,雷鳴地舉哀;
四方諸佛子,齊送馬如來。
他把雷雨比作天地舉哀,給馬皇後送葬,而且把馬皇後說成如來佛化身,朱元璋這才轉怒為喜。恰在此時,雨過天晴,於是如期安葬了馬皇後。這是個傳說故事,不足為信,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人們對於馬皇後的尊崇。
馬皇後去世後,宮裏麵的人都非常懷念她,為她寫了一首歌: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
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於萬斯年。
毖彼下泉,悠悠蒼天。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說實在這首歌寫得並不好,是一首口號式的頌歌。可是這裏麵寄托了宮女妃嬪們對馬皇後的尊敬與思念。
封藩在外的兒子們也都在第一時間趕回來為馬皇後送葬,表一表孝心。不過最難過的還是朱元璋,他跟馬皇後是患難夫妻。本來打下天下,應該一起享受榮華富貴了,可是卻始終操勞。馬皇後跟朱元璋,平日穿的是洗了又洗的舊衣服,吃的是馬皇後親手做的飯菜。過慣了平平常常的日子,不習慣那種驕奢淫逸的生活,朱元璋和馬皇後就是這樣的創業一代開國帝後。朱元璋對此毫不隱諱。
就在馬皇後去世前幾年,他寫了一篇文章,在這篇文章裏麵把自己的家世說得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實實在在。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國人誰不希望自己祖宗高貴?所以大都想攀個名人當祖宗。但是朱元璋不這樣。不過據說他當初也曾想攀個名人祖宗來著,隻是後來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這裏麵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一個什麼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下一講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