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簡慮精。在軍,令出不二。諸將奉持凜凜,而帝前恭謹如不能言。善拊循,與下同甘苦,士無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嚴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歸朝之日,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
(《明史·徐達傳》)
朱元璋稱讚徐達說:“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明史·徐達傳》)
對於徐達凱旋後不居功自傲,不擄婦女,不占財寶,朱元璋是極為讚賞的。
朱元璋看徐達這麼辛苦,卻連個合適的住處都沒有,就把自己當吳王時候的舊宅送給徐達,可是徐達說什麼也不肯要,就是因為那是皇上的舊居,所謂“龍興之所”,當然不敢要。朱元璋沒辦法,有一天把徐達請到那處舊宅,強與他飲酒,喝醉了以後,讓人給徐達蓋好被子,就讓他睡在那裏。過了一會兒,徐達酒醒了,驚趨下階,俯伏呼死罪。朱元璋看到這種情況,當然高興,於是讓人專門給徐達蓋了一所府邸,親手寫了坊額“大功”二字。
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徐達棋技極其高明,朱元璋不是他對手。可是徐達跟朱元璋下棋,從來沒贏過,每次都要輸給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徐達的棋術比自己高明,也知道徐達之所以每次都輸給他,是故意讓著他。這種棋下起來,當然沒什麼意思。於是有一次朱元璋就對徐達說:“你來跟我下一盤棋,這一回你要是再故意輸給我,那我可就要治你的欺君之罪了。”
事情到了這地步,徐達沒有辦法,隻好拿出真功夫跟朱元璋下棋,可是這一回徐達竟然又輸了。朱元璋心想,你這不還是故意讓著我嗎?正想發脾氣,徐達在一旁對朱元璋說了:“陛下您再看看這盤棋局。”朱元璋定睛一看,大吃一驚,原來那些棋子走出的結果居然在棋盤上出現了“萬歲”兩個字。
這一下朱元璋算是徹底服氣了。這可說是徐達的處事智慧,以他的謹慎,當然不能贏了皇上,可是皇帝又說了,再讓棋就是欺君之罪,這盤棋實在不好下了。於是徐達想出來這樣一個辦法,既不駁朱元璋麵子,又表現出自己高超的棋技,兩方麵都照顧到了。
雖然這隻是個民間傳說,故事的情節有真有假,不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徐達這樣真正有大功、有政治資本的功臣,反倒深知君臣如何相處。而那些功勞遠不及徐達卻飛揚跋扈、不可一世、胡作非為的功臣,最終招致殺身之禍,也是情理中的事。
那些不法的功臣舊人,是當時亂宮的外因。除了這些外因,朱元璋的後宮自身也有問題。
朱元璋這個人雖然各方麵都很了不起,可是他畢竟出身村野,身上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兒草莽英雄的性格。比如他打敗了陳友諒,為了報複,就把陳友諒的妻妾都收到自己宮中,後來自己也覺得有點兒不那麼對勁,就說:
“當未定之時,攻城略地,與群雄並驅十有四年餘,軍中未嚐妄將一婦人女子。惟親下武昌,怒陳友諒擅以兵入境,既破武昌,故有伊妾而歸。朕忽然自疑,於斯之為,果色乎?豪乎?知者監之。”
(朱元璋《禦製大誥·諭官無作非為第四十三》)
到底是好色還是豪氣,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朱元璋把陳友諒的妻妾全都收占了,所謂“上行下效”,那些好色又好奇的功臣和子弟當然也想看看這些女人都是什麼樣子,再加上當時後宮管理不嚴,於是就出現了亂宮的事件。
這應該算是朱元璋自己的問題,從而也就引發出一些關於他的後宮的傳說故事。
二、寧見閻王
朱元璋為了報複陳友諒當年大兵壓境,幾次三番差點兒滅了自己,等到他打敗陳友諒以後,就把陳友諒的妻子闍氏收到自己宮中。不久,闍氏生下一個男孩,這個孩子其實是陳友諒的遺腹子,生下來以後被封為潭王,長大後到了封藩長沙,這時候闍氏才對他說出真相。潭王聽了於是起兵造反。朱元璋派徐達的兒子去討伐,兵臨城下,潭王在一塊銅牌上刻上“寧見閻王,不見賊王”八個字,扔到城外,然後在宮中點起大火,自焚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