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沒有什麼機會讀書,也沒有生育過兒子,可是她把所有人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照顧,所以她也就成了人們心目中最善良的母親的形象。
馬皇後這個人,不僅關注老師,關心親朋老友,其實她的善良,是投注到她身邊所有的人的。朱元璋曾經下令讓重罪犯人築城,馬皇後說:“讓罪犯服役抵罪,這是國家的恩典,可是這些疲憊不堪的犯人加上修城的重役,恐怕也難免一死,請皇上考慮。”朱元璋聽從了馬皇後的話,免去了這些犯人修城的苦役。
這種事例實在太多了。馬皇後這個人,就是一個家庭主婦,平日裏朱元璋吃飯,都是馬皇後親自下廚房做,即使當了皇後,依然如此。朱元璋離了她的照顧還不習慣。而且她不光管家裏的事,天下的事她也要管。
朱元璋去太學視察回來,馬皇後問他:“有多少學生呀?”朱元璋說:“有好幾千。”馬皇後說:“太好了,這麼多人才。可是他們怎麼吃飯呢?”朱元璋說:“國家管飯,他們有夥食費。”馬皇後就說了:“他們有夥食費,那是不錯,可是他們家裏的妻子兒女靠什麼生活呢?”朱元璋聽了,立刻下令設立“紅板倉”,把倉裏的糧食發給太學生們家屬。太學生們有家糧,就是從馬皇後這時候開始的,以後就成為明朝的一個製度。學生帶薪讀書,雖然國家多了點兒負擔,但是對於國家培養人才大有好處。
馬皇後她真是把這個國家當成自己的家,把這些年輕人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成國家的寶貝。
明軍攻克元大都,運回不少寶貝。大家都感到新鮮,爭著去看。馬皇後不去,她說:“元朝有這些寶物不能守住,有什麼用呢?帝王自有寶貝。”知妻莫若夫,朱元璋說:“朕知後謂得賢為寶耳。”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在馬皇後心目中,隻有那些賢能的人才才是國家的寶貝。
有一次,馬皇後問朱元璋:“如今天下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嗎?”朱元璋聽了,說:“這些事不是你該問的,你管好家就行了。”馬皇後說:“陛下你是天下之父,我是天下之母。孩子過得好不好,當母親的怎麼不能問呢?”把朱元璋說得無言以對。馬皇後對朱元璋說,如果地方上有了災荒,國家怎麼辦呢?朱元璋說,那時候就要發糧賑災。馬皇後說,遇到災荒賑饑固然好,可是不如事先有準備,平時備下糧食,遇到荒年就有吃的了。朱元璋時代在各地建立預備倉,存糧濟荒,正是馬皇後的主意。
從這些記述看,我們甚至可以說,無論是朱元璋打天下,還是建立明朝以後治國,他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有馬皇後的一半功勞。可是馬皇後從不以自己當初的經曆和起過這麼大的作用自傲。她深知,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天下人的榜樣,所以她處理事情,尤其是跟自己家人有關的事情,格外謹慎。
由此可見,這位馬皇後,真是個了不起的令人感佩的偉大女性。她二十多歲嫁給朱元璋,三十多歲當上皇後,五十多歲去世,她的一生,為後人樹立了皇後的楷模。
三、母儀天下
為當時人和後人樹立皇後的楷模,這就叫“母儀天下”。
馬皇後是在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舊曆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的時候,被冊封為皇後的。
皇後就是一國之母,比起今天我們看到的外國的那些第一夫人地位要高得多了。
當時朱元璋讓翰林儒臣們編了一本書,名叫《女戒》。他對負責修書的學士朱升說:
“治天下者,修身為本,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後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使幹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執事,侍巾櫛,若寵之太過,則驕姿犯分,上下失序。故曆代宮闈,政由內出,鮮有不為禍亂者也。夫內嬖惑人,甚於鴆毒,惟賢明之主能察之於未然,其他未有不為所惑者。卿等為我纂述《女戒》及古賢妃之事可為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