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腳皇後(2)(1 / 3)

馬皇後這個女人,實在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做了那麼多大事,可是做人非常低調。朱元璋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長孫皇後,她知道後,說:“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無忘群臣同艱難。且妾何敢比長孫皇後也。”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大家想想,誰能比她更了解朱元璋呀?她這時候就看出來朱元璋對群臣不放心了,所以借機規勸,希望朱元璋能夠做到君臣相保始終。

後來朱元璋興大獄,殺戮功臣,馬皇後雖然無力阻止,可是她從中多所協調。《明史》中說:“帝前殿決事,或震怒,後伺帝還宮,輒隨事微諫。帝雖性嚴,然為緩刑戮者數矣。”

(《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馬皇後都做了哪些規勸朱元璋的事情呢?史書中列舉出來的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從戰爭年代開始,馬皇後就在一些事情上規勸朱元璋,使他少犯了不少錯誤。

當時有人告訴朱元璋說,和州守將的兒子拿著長矛要殺父親。朱元璋大怒,這還了得!要讓人去把守將兒子抓來殺了。馬皇後說:“這個守將隻有這麼一個兒子,萬一傳言不實,殺了他就絕後了。”派人去調查,果然沒有傳說的那麼嚴重。

朱元璋的親外甥李文忠被人誣告不法。朱元璋想把他召回來治罪。馬皇後說,文忠守嚴州,是前沿之地,輕易不要換將。文忠是你自己的親人,怎麼會有不法圖謀的事?後來李文忠守嚴州立下了不小的戰功。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馬皇後這個賢內助起的作用更大了。很多事情都靠馬皇後調和其間,對朱元璋多有規勸,才有了較為妥善的結果。有一次朱元璋因穿的衣服不合適,向周圍人大發脾氣,馬皇後看到後,對他說了這麼一句話:“你難道忘了當年貧賤艱難,根本沒有一件像樣衣服穿的時候了?”朱元璋聽了,十分震動,沉默良久,回想起當年打天下的艱苦日子,當即不再說話,也不再發脾氣了。

所以朱元璋說:家之良妻,就好比國家的良相,要想讓家庭和睦,就必須有一個像馬皇後這樣的良妻。

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大財主沈萬三因為出錢修了南京城,又提出要犒賞三軍,朱元璋說他:“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馬皇後說:“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民富敵國,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將災之,陛下何誅焉。”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結果朱元璋就沒有殺沈萬三,而是把他充軍到雲貴去了。其實沈萬三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就去世了,朱元璋怪罪的是沈萬三的兒子,所以這段故事隻是個傳說而已,但人們為什麼要編出這樣的故事呢?當然是因為馬皇後為人善良,處事得體,在打天下的時候,勸朱元璋不殺人,當了皇後,還是規勸朱元璋不要亂殺人,因此得到了後人的尊敬和愛戴。

如果說沈萬三是個傳說,那宋濂的故事可是確有其事。因為孫子宋慎被定為胡惟庸黨,宋濂也將被株連處死。馬皇後勸諫說:“宋先生是太子的老師,民間家裏請了老師,都要禮遇始終,何況天子?再說宋濂已經不在朝中,他在家裏未必知道孫子的事。”朱元璋那時候一心要殺功臣,馬皇後怎麼勸他都不聽。到了吃飯的時候,馬皇後就不沾一點兒酒肉。朱元璋問她怎麼了,她說:“妾為宋先生作福事也。”意思就是說我提前給宋濂祭奠,所以隻吃素,不吃酒肉。朱元璋聽了,心裏為之震動,“帝測然,投箸起。”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後傳》)

飯也吃不下了。第二天就下令赦免了宋濂死罪,改為發配茂州。雖然宋濂因為年事已高,又經此難,死在發戍途中,但終究朱元璋沒有殺他。

馬皇後特別尊重老師,當時朱元璋請來教兒子們讀書的老師中最有名的叫李希顏。這位李老先生是私塾老師出身,平日裏教學生習慣用體罰。到了宮裏教皇子們,他也改不了老習慣。哪個皇子不好好學,照打不誤。有一回被朱元璋看見了,心裏很不爽。馬皇後立刻說:“先生這是替聖人教咱們家孩子,怎麼能為此發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