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後這個人,就像是一個家庭主婦,平日裏朱元璋吃飯,都是馬皇後親自下廚房做,當了皇後,還依然如此。朱元璋離了她的照顧還不習慣。而且她不光管家裏的事,天下的事她也要管。
上一講我們說到朱元璋抓農村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保障農村社會穩定,保障農村生產和文明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家庭和睦。
朱元璋用了這樣一個詞,叫“正家道”。所謂“正家道”,其實就是讓家庭生活有規矩有章法可依,而家庭生活中的規矩和章法又都需要一個保障條件:“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也就是說,要想做到家庭和睦,家庭生活有規矩有章法,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夫妻關係。因為夫妻是家庭組成的基礎,這個基礎有問題的話,一家子的日子就不可能過得好。這可是朱元璋實實在在的經驗之談,因為他的事業成功跟他的家庭生活規矩有序有極大的關係,而且主要原因就是他和馬皇後之間夫妻關係極好。
一、妻以夫貴
說到朱元璋的家庭生活,我們就不能不說一說中國曆史上這位了不起的女性——朱元璋的皇後馬氏。
我們在前麵講到朱元璋剛剛參加紅巾軍的時候,當時濠州紅巾軍元帥郭子興看中了朱元璋,就把自己的養女許配給了朱元璋。
那時候朱元璋等於是人家郭子興家的上門女婿,是靠著郭子興養女馬氏的關係,才進一步得到了郭子興的信任,同時憑著自己的本事,才慢慢取得了在軍中的地位,在郭子興死後成為這支部隊的領導,最終登上了皇帝寶座。等到朱元璋當上了皇帝,馬氏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後。
馬皇後是今天的安徽宿州人。宿州屬於淮西地區,所以馬氏跟朱元璋算是淮西老鄉。要說馬氏這個人早先的生活也挺坎坷。她的母親早逝,父親馬公也算是個地方上的豪傑,可是也去世得比較早,可謂壯誌未酬,結果在史書中連個名字都沒有留下來。馬公當年跟郭子興誌同道合,郭子興起兵時,他就想回家鄉招募軍士起兵響應,卻不幸病故。臨終前馬公把女兒托付給了老朋友郭子興,就這樣,馬氏成了郭子興的養女。
郭子興是個粗人,馬氏在他家裏,雖然生活上得到了照顧,但是那時候一個女孩子,又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裏,也實在不奢望以後能夠嫁個什麼好人家,有個什麼好前景。
我們從一些記載中看到馬氏名叫秀英,可是在正史中,卻沒有記載她到底叫什麼,是出於對皇後乳名的避諱,還是因為她本就沒有名字,就不得而知了。古時候的女孩子大都沒有名字,有也隻是乳名,由於正史中沒有記載,所以有些史家不相信馬皇後叫馬秀英這個名字。
馬氏這個人,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父母又早早去世,自己寄養在別人家裏,因此比較懂事,很知道怎樣去處理人際關係。就在這時候,朱元璋來到郭子興部隊投軍,又因為有能力,得到郭子興賞識,不但得到了提拔,而且娶了馬氏為妻。
要說馬氏這個人雖然長得並不漂亮,但是端莊大氣。當然,我們今天看到她的畫像,那肯定是美化過的,可是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長相其實更不敢恭維,他能娶到這樣的媳婦,在當時可算得上是天上掉下來一個大餡餅了。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朱元璋畫像有好多幅,這些畫像分為兩類,一類叫“醜像”,一類叫“美像”。古人畫像雖然比不上今天這麼寫實,可也還是照著真人畫,相貌神情總應該相近的。我們看到的朱元璋畫像,有的這樣,有的那樣,相差太遠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有的專家考證說,那類“醜像”是寫實像,朱元璋長得就是那樣,瓦刀一樣太長臉,眉毛豎起來,下巴向前彎出,的確不好看,但是正符合了史書中記述的,他相貌與眾不同。“美像”是他當皇帝以後,畫師們畫曆代帝王像時畫的,把朱元璋畫成一個慈眉善目的老人,雖然好看了,可是也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了,也就不像朱元璋了。如果說馬氏願意嫁給朱元璋,那當然是養父之命,不得不從;另外也是朱元璋長得雖然不好看,卻有那麼一種英武之氣。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在那樣的戰亂年代,馬氏嫁給朱元璋這樣一個軍伍中的人才,也算有了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