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乘坐飛機飛過納斯卡上空時,靈光突然出現在他腦中,古代納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種飛行器來監督製作出線條的呢?
更多的證據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結論:納斯卡人在秘魯山區的後代印加人至今還流傳著會飛的物體的傳說,而且,許多納斯卡陶器和織物的殘片上都飾有飛行的圖案,包括氣球風箏和鳥一樣的飛人。
興奮不已的伍的曼開始采用一種實驗性考古方法來證明自己大膽的假設。他決定仿照古納斯卡人製造一個熱氣球,並將其命名為“兀鷲一號”,這是安第斯山一種高飛的巨鳥。為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製造兀鷲一號的材料,必須盡可能接近古納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氣球的樣式則與納斯卡陶器上的飛行圖案一樣。
1970年11月,26米高的兀鷲一號終於完工。人們在地麵上建起一個爐灶,以生產出足夠的熱氣灌入氣球。幾天後的淩晨5點半,伍的曼和一名熱氣球飛行冠軍乘坐它飛上天空,在短短幾秒鍾的時間裏,他們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麵上一陣歡呼,實驗成功了,古代納斯卡人的確可以乘坐熱氣球飛上空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令人沮喪,因為氣球隻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鍾,這短短的三分鍾,對於修建龐大的納斯卡線條相比,顯然是遠遠不夠用的。
關於納斯卡線條是如何製造的?人們的探索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神奇的線條後麵,可現在它已經流失在時光之中了。
但是,人類探索的熱情依然沒有止步。
如果我們無法解釋這些線條是怎樣製造的,或許,我們可以回過頭來,再去考察一下這些神秘線條的意義,會對研究它的製造有所幫助。
馮?丹尼肯為納斯卡線條賦予了神秘的光環,這位旅館經理出身的作家在他的《眾神的戰車》一書中,提出納斯卡線條是外星飛行器使用的跑道。他認為,不明身份的天使在遠古某時降落在納斯卡高原,在那裏為自己的飛行器修建跑道,而他的證據就是那些酷似機場跑道的線條。
馮?丹尼肯的作品在1968年問世後,立刻成為國際暢銷書,同時也使納斯卡線條獲得更高的知名度。但是,科學家們卻不假思索地拋棄他的看法,他們認為這個瘋子根本就沒有科學常識,因為不僅航天器不需要跑道,而且,納斯卡柔軟的沙土根本不適合任何沉重的飛行器降落,假如那樣的話,恐怕這些宇宙飛行員會陷進土裏拔不出腳來!
盡管馮?丹尼肯的“外星人假說”受到科學界普遍嘲笑,但是卻啟發了一些人。人們把注意力投向天空,古納斯卡人會不會參照天上的星座來繪製地麵上的圖案呢?從考古學的發現可以看出,遠古人們對於天象是極為崇拜的。中國濮陽的一座新石器時代墓葬裏曾出土了用貝殼做成的北鬥七星圖案。那麼,古納斯卡人是否也是這樣製作出的線條呢?
但星象是不斷變化的,而且在星空下,是無法產生投影的。
197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隊來到這裏,他們在納斯卡地區的南端發現了一座名叫卡華赤的古城,這裏有寬闊的廣場,雄偉的石級,還有幾十座大約有30米高的金字塔。然而,令考古者迷惑不解的是,卡華赤城中並沒有發現繁忙的市鎮中心和軍事活動的遺跡,相反,這座城市似乎隻用於宗教儀式和節日慶典。
很快,人們在納斯卡線條範圍的北端一個叫文蒂拉的地方發現了大量生活痕跡,雖然它已經被農業耕作破壞了一部分,但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裏是一個真正的都是城鎮。而在文蒂拉這個古納斯卡人的生活區,到卡華赤這個祭祀區中間,就是著名的納斯卡線條的區域。我們可以想見,在2000年前,古代納斯卡人每到節日,他們都會來到卡華赤,進行大規模的朝聖和祭祀,而在他們到達那裏之前,必須要經過的,就是廣闊的納斯卡線條所在地。
納斯卡線條就是位於這樣一個重要的位置!毋庸置疑,這些神秘的線條和祭祀活動有著緊密的關聯。那麼,古代納斯卡人又是在祭祀什麼呢?
現代民族學的觀點認為,對於一個原始民族來說,對生存最重要的,往往就是他們所要祭祀和祈求的。對於納斯卡地區的人們來說,什麼又是他們最為缺乏的呢?是水!
現代納斯卡人生活和農耕用水的可靠來源,是雄偉的安迪斯山脈。從卡華赤以下的地區,幹旱年年有規律的出現。河流隻在短短的兩個季節流過這些山區。在古代的某個時期,納斯卡人修建了一個龐大的灌溉係統,150公裏的溝渠縱橫交錯,遍布這個地區。這些溝渠大部分都深埋於地下,有入口也有出口。而這些溝渠所在的範圍恰好就是納斯卡線條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