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神秘的天書(二)(3 / 3)

水跟納斯卡線條有著怎樣的聯係呢?

美國麻省大學研究員戴維?約翰遜,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納斯卡地區古代灌溉係統,遠古時期火山活動導致的地下岩石斷層,成為古納斯卡人引水的天然渠道。1967年的一天,戴維正在山上探察一個岩石斷層,他走過一座小山脊,擺在他麵前的就是那個宏偉的納斯卡體型體係和線條群落,它們正好指向戴維要去的那個斷層。這時,他突然意識到他的下麵有一個水源,戴維後來回憶到,“我當時一下子就坐了下去,抬起頭說,‘我的上帝,我想我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了!’”

戴維認為這些巨大的圖形,還有它們之間數公裏長的線條,是納斯卡人用來記錄地下水源地位置的標記。正像今天,我們城市中供水係統圖紙一樣,這些神秘的線條正是古納斯卡人所繪製的自己的供水係統圖。而在它下麵,就是古人用來飲用和灌溉、對於納斯卡人最為寶貴的水利體係!

根據戴維和其他科學家的發現納斯卡地區出土的古人遺骸,可以推想,古代納斯卡地區的社會是由許多不同的家族組成。關於這一點,納斯卡地區出土的陶器和織物上的圖案,可以給我們提供足夠的證據——研究者發現,那些陶器和織物上的動植物圖案,恰巧就是不同家族所崇拜的圖騰,也就是他們各自的族徽。而此刻,安第斯山上珍貴無比的水正緩緩地順著納斯卡地區下麵的天然斷層流淌,家族之間為了爭奪水源,曾經發生了很多慘烈的戰爭。最終,大家意識到,靠戰爭來解決水源的辦法是徒勞而又白費鮮血的,於是家族們終歸於好,人們開始坐下來,商量如何有秩序地利用這些公共水源,一個合理的方案最後被家族們所接受。結果,大家都退回了文蒂拉的居住地,納斯卡地區的水渠被分割為不同的家族所有。為了區分各自的水源地,每個家族根據水流的方向和範圍,在地麵上繪出自己家族所獨有的族徽來,於是,陶器上的蜘蛛、猴子、巨鳥等等,從此出現在納斯卡高原上。

盡管戴維的納斯卡線條與水有關的理論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接受,但是,人們依舊不能回答納斯卡線條是如何製造的這個問題,正像那位德國女科學家賴歇在臨終前所說,“我們將無法知道所有的答案”。

在發現「納斯卡線條」隱藏巨型圖案的消息公布後,即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專家前往展開研究工作。專家們發現大部分的線條和圖形,都分布在秘魯南部一塊完整地域上,北由英吉尼奧河(Rio In間enio)開始,南至納斯卡河(Rio Nazca),麵積達二百平方英裏。由於圖案十分巨大,隻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圖案的全貌,所以一般人在處於地麵的水平角度上,隻能見到一條條不規則的坑紋,根本無法得知這些不規則的線條,所呈現的竟是一幅幅巨大的圖案。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這些圖案是將地麵褐色岩層的表麵刮去數公分,從而露出下麵的淺色岩層,而所形成的坑道線條,每條的平均寬度約為十至二十公分,而當中最長的則達約十公尺。所以由這些長度不一的線條所組成的圖案,其麵積也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一幅動物圖案就長達二百公尺。

經過專家們將鑲嵌在線條上的陶器碎片作詳細研究後,證實「納斯卡線條」已存在經年。他們推測這些「圖案」是分為兩個階段完成的,當中最短的也至少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這些巨型圖案能夠保存千年而沒遭受到大自然的破壞,其實是和納斯卡平原的氣候有關。納斯卡平原是一個氣候乾旱而貧瘠的高原,由於遍布高原的碎石,將陽光的熱能吸收及保留,從而散發出一股溫暖的空氣,在空中形成一個具有保護作用的屏障,令到高原上的風不像平地般強勁。

再加上其長年不下雨的乾旱氣候,令納斯卡平原成為地球上最幹燥的地區之一,有專家便推斷,這塊無風無雨、麵積達二百平方英裏的遼闊高原,便是因為這種氣候條件而成為當年繪畫「納斯卡線條」的理想地點。

由正式發現圖案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盡管科學家們努力鑽研,依然未能解開繪畫這些巨型圖案的目的何在。有人認為這些幾何形狀的圖案,是外太空飛船所留下的跑道軌跡,但其他的動物圖案又要如何解釋呢?有天文學家利用電腦分析,發現其中一幅蜘蛛形圖案,和獵戶星座的形狀很類似,而連接這個圖形的筆直線條,其作用則在於追蹤獵戶星座三顆星的蹤,所以有科學家便由此推斷「納斯卡線條」的原意可能是用作觀星之用。

此外,這幅蜘蛛圖形實際上亦描繪出一種學名為「節腹目」(Ricinulei)的蜘蛛的外形,這種蜘蛛十分罕見,全世界隻有亞馬遜河雨林的深處地區才能找到。那麼,當時的人又是怎樣得到樣本來依照繪畫呢?以上的種種謎團,科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仍然未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