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下山來了,立即就到。”一聽這話,大家都安靜下來。已經握劍在手的人,把劍插回鞘內。去呼喊親兵的人也都安靜下來,沒有人再想火並的事了。大家默默地等候高夫人來到。李來亨也後悔自己剛才的處理有些魯莽,於是向大家說道:
“隨我迎接太後大駕。”他大踏步向外走去,所有將領也都跟著他向外走去,迎接高夫人。
高夫人已經料到九蓮坪眾將會議可能要出事情。她明白如今因為糧食斷絕,大敵壓境,人人都看到不能取勝,也不能突圍出去,軍心已漸漸有些不穩。真遇敵人誘降,必有一些人願意投降。而敵人似乎也看準了這個時機,所以按兵不動,派人招降,如其不降,便要進兵。茅廬山是戰是降,就決定在這幾天以內了。所以她不顧年老,趕快乘著兜子下山。
還沒有來到九蓮坪,就遇見從九蓮坪往山上去的人向她稟報,說是果然有一批將領願意投降,如今雙方爭執不決。進人九蓮坪寨內以後,又接到稟報,說是情況緊急,國公爺大怒,準備用武力壓服那些要投降的人,可是那些人也不服氣。她聽後大驚失色,就催抬兜子的親兵,趕快奔赴會議的地方,同時命人傳報李來亨和眾將領,說她來了。她明白隻要大家聽說她來到,一場廝殺的大禍就會暫時停歇。
果然,當她來到原來慈慶宮宮門外不遠的地方時,李來亨已率領一大群將領和文臣出來迎接,肅然站成兩行,向她躬身插手。她的心放下了:來得恰是時候啊!進人慈慶宮正殿,也就是大家議事的地方後,她麵向南坐在中間,將領們跪下去向她請安。她說:“如今不是講禮節的時候,你們起來吧,各就原位坐下,我們談大事要緊。”等到眾文武就座以後,高夫人沒有向李來亨問話,卻轉向一位年紀較大、地位較高的文官問道:
“王監軍,剛才會商情況如何?”王監軍把經過情形簡單地說一遍後,高夫人冷靜地點點頭,說道:
“有人覺得應該死戰到底,有人覺得應該投降,誰是誰非,我現在且不去說。我今日下山來,隻是為了替你們大家拿定主意,不是為了責備誰,更不主張處分誰。請你們各位都放心,平心靜氣地把降不降的事談個清楚。我已經老了,與往年不一樣,可是我為大家操心的一片心什麼時候都沒有變。自從先皇帝死後,我們有兩次大關頭。第一次生死關頭是要不要取消大順國號,奉南明為主,共同跟胡人作戰。如今是第二次關頭,就是說要不要投降,保全我們兩三萬人的性命。我說出主意來,你們願意聽從也好,不聽從也好。”大家都恭敬地站起來,躬身說道:“請太後吩咐。”高夫人說:“坐下吧。”回頭望望侍立一邊的慧英,又說:“你也坐下吧。你既是忠王妃,也是我們先朝剩下的獨獨的一員女將。坐下吧。”慧英也坐了下去。
高夫人接著說道:“如今我看多數人都不願意投降胡人,這是很有骨頭的人,很有血氣的人,我對他們的心情最了解。剛才他們咬牙切齒,幾乎動起武來,這是很自然的,我明白。我想各位願意投降的將領也一定明白,不要記著這一時的翻臉,要想到我們多少年來在一起共患難共苦樂,多少人在我們周圍死去了。想著這一點,你們願意投降的各位將領就不會恨他們了。”許多人聽了點頭,有人感動得噙著眼淚,有人低下頭去。高夫人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