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春狩的補充(3 / 3)

“自秦武王拔宜陽,置三川,大秦早已經覬覦周王室,秦莊襄王五十二年發兵王畿滅了西周,邯鄲之戰,秦國失去大片新地,如今再置三川郡,取東周如同探囊取物。”

“大王不怕列國奮起?邯鄲之戰列國合縱已經將秦軍逼至函穀關,大王初登大典,不怕列國趁機發難?”呂不韋是生意人,自然合計著成本與利益,攻打韓國,秦國會獲得大片領土,攻打東周名聲響亮,算是徹底結果了周王室,好處卻不是很多。

“時機已經成熟!任哪一國,都不會為了複辟周王室而與大秦大動幹戈!”子楚想要滅東周也不是心血來潮,“況且秦國重農抑商,寡人拜先生為相本就有人不服,不如借著此次機會,建立軍功,金印才算實至名歸!”

“諾!”呂不韋聽到子楚這句話,很是感動。這才明白子楚的良苦用心,子楚還算是重情義,想著給自己機會建立軍功,自己當然不能辱沒使命!難怪昌平君提出滅韓滅周子楚會不答應,恐怕是怕楚國在秦國的外戚勢力更加猖獗,先王之死本就有所爭議,這秦王難做,他這個秦國右丞相也難做!

“大王,昌平君殿外求見!”子楚的貼身寺人孟宦小心翼翼的叩門。

“宣!”子楚正襟危坐。

“大王!”昌平君奉上了製定好的名單,大到郡縣,小到亭長,每個有選了至少三個候選官員,都有專門的人物介紹和推薦人的大名的官印。

孟宦連忙將一小箱的竹簡呈給子楚。

子楚仔細看著每一個官員的介紹,酌情之後在幾個人中選出合適的官員,親筆寫上蓋有秦王大印的任命書。

“嗯!總算沒有辜負寡人的苦心!”子楚看著自己的大舅子,雖說昌平君和羋望舒同父異母,也算是沾親帶故。雖說昌平君在列國口碑極好,又是華陽太後親自保薦,一些事情上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政務之上不允許自己大舅子瞎糊弄。

“大王折煞臣了,臣也就是將百官舉薦整理在冊,有空閑官位之時,和禦史丞共同商議決定!”昌平君深知自己是他國公子,身份尷尬,自己能有今天的位子,華陽太後一大助力,但自幼刻苦的結果,稍不小心謹慎,都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不放,自己性命難保也就罷了,隨時都會牽連到楚國。

“昌平君博聞強記,短短一個時辰竟然可以從龐大冗雜的檔案中選出優勝者!”呂不韋誇讚著昌平君。

“隻不過平日裏閑,多看了幾遍寒士的檔案罷了!”昌平君很是恭謙。今日庭議,讓他如同驚弓之鳥,不敢過於倨傲。

“的確不錯!每個待選的寒士的出處,那位大臣於何時推薦都記錄詳實!”子楚總算看完了都有人的檔案。

“寡人記得你的門下門客不少,能人異士不在少數,三川位居東出要塞,竟未看見你們下食客!”子楚明知此刻昌平君戰戰兢兢還是問道。

“臣的門下盡是些雞鳴狗盜之輩,小計謀可以,治理郡縣,實在怕誤了大秦!”三川之地雖然富饒,可是也算是列國必爭,昌平君可不想像範睢那樣,折在了自己人手上。

“昌平君謙虛!列國那個不知昌平君清廉無私?”呂不韋久經商界,深知說話不得罪人,嘴上抹蜜是何等重要。

東周的都城鞏地,百姓聽聞秦國大軍設立了三川郡,陳兵天子家門,很是恐慌。大秦自古虎狼,靠著人頭賺錢,很快便要滅掉東周,紛紛策劃著逃亡。隻有半數人摩拳擦掌打算守護天子威嚴,與天子共存亡。

東周君很是不甘,也很無奈,全身顫抖,不知如何是好。西周已經被秦滅亡,他這東周便是周天子最後的封地。雖說群雄並起,周天子早已形同虛設,怎麼說他秦人的祖先也就是他大周天子的馬奴,仗著現在強大了,也不能欺負到自家主人頭上!

“哼!那秦國還真是膽大妄為,列國皆為我周天子分封,為我大周臣子,縱使天子衰微,還沒有哪一國敢吃了熊心豹子膽滅我天子之國!如今他秦國想要滅了我天子王畿,不怕列國奮起,不怕遭天譴麼?”東周君自知無力抵擋強秦,但他也有天子王詔。

“唉,赧王聽取奸佞之言,自甘墮落,不戰而降,被貶為君,九鼎落於鹹陽,如今大秦還不知滿足,竟然打起我東周的主意!”一個老臣憤憤不平。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