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工人們把生產出的國際名牌鞋送到汪海手中時,汪海已經躺倒在了病床上。
為了趕製這三種國際名牌,他實在太累了!
工人們心痛地說:“為了創名牌,我們流了汗,可是汪海流的卻是血!”
汪海是個很容易動感情的人。他連夜伏案疾書,給全體廠領導和全廠職工發出一封感人肺腑的信:“職工同誌們,拋尼、布魯克斯運動鞋投產成功,是我們雙星企業的自豪,是我們祖國的驕傲,你們辛苦了……”他一邊寫,一邊流著淚……
汪海剛一出院,立即便又站在了生產線上,他說:“雙星已經完全具備了生產各種國際名牌鞋的能力。下一步,我們該研製我們自己的足以與國際名牌匹敵的中國名牌了。”
1988年8月,一種以“雙星”命名的高檔運動鞋誕生了。它不但具備了“拋尼”的全部優點,還比“拋尼”更結實,更舒適,更美觀,更耐髒。在市場的競爭檢驗中,很快成為中國的名牌高檔運動鞋。
1988年年底,汪海率隊飛往美國。這是雙星在製鞋國營大企業中,第一個獨家參加紐約國際鞋業博覽會。就在這次會上,雙星向世界首次亮出了40多種高檔鞋樣品。
外國客戶看見後,十分驚訝:“這是你們自己生產的鞋嗎?”
“當然,地地道道的中國貨。”汪海說。
“一個圓圈兩顆星,什麼意思?”一位意大利鞋商指著雙星鞋問。
“這是雙星鞋標。”汪海說。
1984年開發新產品時,汪海提出了“雙星”牌,其含義是:一顆星代表物質文明,另一顆星則代表精神文明——雙星集團將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發展壯大。
後來,在市場上碰到顧客問,汪海則隨機應變道:“年輕人穿了是明星,老年人穿上是壽星。”可今天,麵對老外,又該怎麼講呢?
汪海想了想,脫口答道:“圓圈是地球,兩顆星意味著東半球一顆星,西半球一顆星。”然後他又進一步發揮說,“我們東半球這顆星已經很亮了,現在你們西半球這顆星也要亮了。雙星最終照遍全球!”
“OK!OK!”周圍的鞋商聽完翻譯的話後,一片掌聲。
雙星很快在會上便產生了影響力:美國布魯克斯公司當場要求再追加訂貨10萬雙;加拿大理興公司也預定了300萬雙;美國凱斯公司甚至表示將把南朝鮮的16條生產線轉移到中國青島。
……
此次博覽會後,汪海又提出了著名的“五多”出口戰略方針,即“多渠道、多口岸、多客戶、多形式、多品種”。5年時間,雙星在此方針指引下,成功地開拓了國際市場,完成了產品向亞洲、向世界的全麵轉移,實現了企業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重大轉變。相繼在美國設立了雙星USA公司,在香港、俄羅斯、中東、波蘭等設立了4個國際公司;在加拿大及其他國家和地區也設立了委托經營公司,並建立了自己的遠洋船隊、保稅倉庫等,為全麵步向國際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
從1989年到1991年,雙星在3年時間裏累計創彙3400萬美元,超過以往30年總和。到1992年,又全年創彙3500萬美元,超過前3年出口創彙總和,成為化工部創彙大戶之一。
於是人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沒有汪海,就沒有今天的雙星。
然而,汪海卻說:
“沒有改革開放,沒有市場,就沒有我汪海,也沒有今天的雙星。”
2.麵對世界,“鞋王”脫鞋
當代企業家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敢於推銷自己。
汪海是個地道的實幹家,同時也是一個最敢於推銷和最善於推銷自己商場老手。
但在汪海看來,他推銷的豈止是自己,而是整整一個中華民族。
1992年盛夏之季,當我國輿論界仍在為市場經濟到底是姓“社”還是姓“資”而爭論不休時,汪海卻將全國65家新聞單位記者邀請到青島,以“開拓市場經濟的雙星之路”為題,舉行了一個隆重的新聞發布會。
會上,與會者暢所欲言,汪海更是大發“奇談怪論”。
會後,眾說紛紜,一片嘩然。
然而,當人們還在為此次會議的一些議題爭論不休時,汪海又第一次以一個中國企業的名義,把新聞發布會開到了大洋彼岸的紐約。
女作家祁月曾記敘了此次會議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