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刀向舊體製坎去(1)(2 / 3)

對方卻說:“讓我們搬家,沒那麼容易。我們要集體上訴。”

“上訴到哪兒我都不怕!”汪海就是汪海,他當即發出死命令:“黨委會的決定必須立即執行。明天下午6點以前,如不搬到指定地點,我就撤了你倆的職!”

黨令如山,全廠為之震動。

所有員工的眼睛幾乎都盯在了這件事情上,大家要看看,到底是是汪海的刀硬,還是上麵有靠山的安全科硬。

第二天中午12點,安全科仍按兵不動。

汪海立即又召開黨委會,決定罷免科室領導。

到了下午3點半,汪海派人上樓請科長下來,當眾宣布黨委會的新決定:正副科長全部免職!

安全科這才老老實實地開始搬遷了。

這一場鬥爭,雖然打勝了,但事情並沒有就此完結。安全科不甘罷休,開始逐級上告,從市勞動局告到省勞動局,甚至驚動了國家勞動部,部裏還專門派人下來調查此事。

在這種情況下,服務公司卻進入了緊張的籌備階段,經過40多天的調整,開窗鑿門,裝修出700多平方米的營業場地。5月8日這一天,樓上招待所,樓下百華店、膠鞋展銷部、飯店正式對外開業。這是當時青島市企業走上以產品為主、多渠道經營的第一家。

汪海認為,企業改革,說一千道一萬,歸根結底是人的問題,在人的問題上就看你敢不敢動真格的。

隻有先解決了人的問題上,你在市場上才能有所作為。所以,他提出:“企業管理部門最大的職能是什麼?說一千道一萬,隻有一條,就是為市場服務。”

接下來,汪海將廠裏原有的武裝部、安全科、保衛科、車管科四個部門,合並為一個武保安全車管處;技術科、質量檢驗科合並為技檢處;廠辦與黨辦等行政部門也歸並一起。這樣,原先27個科室一下子精簡為17個,管理行政人員也由占全廠職工的11.8%縮減為7.8%,不僅大大精幹了幹部隊伍,還克服了以往部門之間的扯皮、內耗等問題。

“我們要進入市場,要做雙星人,使我們的產品進入世界名牌產品,沒有一個好的幹部隊伍是不行的,一個腐敗的幹部隊伍是帶不起一個好的雙星人的,隻要我們的幹部隊伍不腐敗,雙星人不腐敗,我相信,我們雙星趕超世界名牌,趕世界水平,不成問題。”

——汪海如是說。

2.不靠關係靠競爭

大刀向舊體製砍去,需要勇氣。

汪海這條山東漢字,有這個勇氣。

汪海大刀闊斧,在橡膠九廠率先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體製改革:在企業內部分家放權、分層承包、分開算帳,把各生產車間和輔助部門改變為分廠,成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

在一次全廠幹部職工大會上,汪海還公然宣布:

“幹部職工沒有界限,誰能耐大誰來坐交椅。而且這個交椅不再是鐵的,幹得好則幹,幹不好將由群眾評議,廠裏重新聘任。”

汪海的這一“刀”,砍得有些猛,也很突然,以致讓一些既得利益者驚慌失措,惱羞成怒。為了不輕易放棄自己手中的某種“特權”,他們開始對汪海群起而攻之。於是,一時間裏,汪海成了眾矢之的。

汪海當時麵對的,是七種勢力:

1.部分有失落感、有意見的退居二線的老幹部;2.“文革”中誕生的造反派;3.個別靠歪門邪道向上爬,如今被截斷了路子的人;4.觀念陳1日,在計劃經濟的舊模式裏生活慣了,如今卻跟不上形勢而受到衝擊的反對派;5.上有靠山下有根底、長年無人敢管敢問的人;6.長期不幹活,整天混日子的懶漢;7.因庸庸碌碌,能力平平,而被精簡機構撤換下來的部分基層幹部如果僅僅隻有這七種反對勢力,倒也罷了,但偏偏還有來自主管部門的責難。有領導發下話來,說:“國營企業哪有這麼幹的?汪海無視國家勞動人事製度,把橡膠九廠搞得烏煙瘴氣,成何體統!”

緊接著,又給了汪海一個下馬威:橡膠九廠改革兩年來所取得的某些先進稱號,被統統取消了。

汪海急了,說:“他娘的,那個先進咱可以不當,那個名咱也可以不要,但既然我穿了自己的鞋,就要走自己的路。誰是企業的官?市場——市場才是企業最大的一個官!如果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站不住腳,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胡扯!”

作為一個改革者,汪海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來自上級部門的刁難。

但他必須去麵對,必須去承受。

事後,汪海對此深有感觸。他說:

搞機構改革,我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對得起。如果我沒有原則,沒有標準,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