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刀向舊體製坎去(1)(3 / 3)

橡膠九廠過去遺留下的問題很多,尤其是人的問題,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局,你弄不好就會中箭落馬,頃刻覆舟。鬥爭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雖然,我每幹一件事,都要先研究他們要抓我會有什麼樣的理由。但是,我也很清楚,在中國,要整倒一個改革者,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根據我的經驗,有兩條我認為非常重要,處理不妥,你自己就先把自己打倒了。一條是你作為企業家,能否抵抗得住金錢的誘惑;一條是與女人的交往要特別注意分寸,也就是說,別裝錯兜,別上錯床。而恰恰在這兩個方麵,他們任何人都抓不住我的把柄。

“人的一生要有意思,還是那兩句話,困境中要自我感覺良好,工作中要自己拿自己當骨幹。像我這樣的性格,這樣的思路,有很多人是看不慣的,他們麵對你的時候就感到不自在,假如我遷就、妥協的話,那也就被壓製完蛋了,什麼事也幹不成;反過來講,我這樣的性格和思路,要是說話不算數的話,我也更難受。”

1985年6月,企業實行廠長負責製。青島市委本著企業的需要和實事求是的原則,打破紅頭文件的規定,破格是拔汪海當了九廠的廠長兼黨委書記。

這在當時青島市所有大企業中,汪海是惟一一個沒有大專文憑的廠長。

然而,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汪海並未就此止步,而是以更大的氣魄,提出了破除企業內部“新三鐵”的口號。

所謂“新三鐵”,一是指盤根錯節的“鐵關係”;二是指舊體製中的條條框框和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鐵柵欄”;三是指人們頭腦中落後於改革的陳舊觀念所形成的“鐵鎖鏈”。

這“新三鐵”如同一張密不透風的鐵絲網,把橡膠九廠罩得嚴絲合縫。誰要想贏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須掙破這個網。否則,隻能在網中束手待斃。

為什麼要打破“新三鐵”?汪海說,在舊體製下,衙門太多了,企業要想做些事,無論哪一個衙門隻要你沒把頭磕好就別想辦成事。80年代我們為了打入國際市場,準備投資建一幢出口鞋大樓,光是審報就花去了兩年多時間,結果還批不下來。反正你蓋不夠36個公章,趟不下48條路子,就甭想辦成。我想如果按常規的審報手續,求那些衙門裏的官老爺們一個個開恩,那國際市場上的黃花菜早就涼了。

時間不等人,隻有加快速度,自己先幹起來。

是的,“新三鐵”不僅僅是我們體製中存在的弊病,還是幾千年封建文化積澱而成的陋習,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破除。它隻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才能被新意識、新觀念、新法則以及新型關係逐漸取代。

但像汪海這樣的人,決不可能因為它根深蒂固就不去抗爭。因為他深知,這“新三鐵”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內耗,讓你朝後看,讓你原地踏步,最後讓你動彈不得。你要想輕裝前進,就非得過五關斬六將不可。

所以,在那段艱難的時間裏,汪海的精力一半要幹事業,而另一半還得要應付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可以想象,戴著鐐銬也要跳舞的汪海,該有多難!

3.“主人”、“仆人”誰管誰

眾所周知,建國幾十年來,我們一直高喊著“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工人是企業的主人,幹部是人民的仆人的口號。

但多年來,在多數的國營工廠,一個奇怪的現象卻是:勞動紀律、規章製度等,似乎都是針對工人製定的,而幹部們則隨心所欲,不受約束——他們上班可以喝茶,可以聊天,可以看報,甚至,可以談情說愛,可以遲到早退,可以上街逛市。

於是一個問題便提了出來:在工廠,究竟誰是主人?誰是仆人?主人體現在何處?仆人又該盡什麼樣的義務?主人的含意到底是什麼?

汪海對此,感觸最深。

一次,他在黨委會上說:“沒有全體職工參與的企業改革,隻能是空中樓閣,隻能是紙上談兵。”於是他建議職工代表大會成立一個常設機構——民主管理委員會。實行職工代表常年輪流脫產參與管理的製度,隨時隨地監督評議企業幹部。凡是在工作中不稱職被委員會多次點名,或在關鍵問題上貽誤戰機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幹部,一律就地免職。

他說:“我們黨組織不能代替職工進行民主管理,而要組織、支持他們的工作,使工人們真正體會到當主人的含義。”

民管會一成立,首先把管理部門,特別是中層領導幹部的勞動紀律作為第一炮來打。汪海僅一天考勤,就查出6名幹部遲到早退,4名幹部擅離崗位。

他讓民管會將此考勤情況公布於眾,點名批評。